近期全国范围内168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实施封闭管理,主要涉及极端天气应对、重大活动保障及交通设施升级三大核心原因。封闭措施直接影响京津冀、长三角及中西部多省份通行节点,重点解决道路安全风险与区域交通压力。各地通过动态信息发布、分流绕行引导及应急物资储备等方式降低出行影响。
● 极端天气触发临时封闭。夏季强降雨、台风及冬季冰雪天气易引发山体滑坡、道路结冰等安全隐患。河北、山东等省因持续暴雨封闭32个山区收费站,同步启动无人机路况巡查与融雪剂预撒布。浙江沿海地区对7个易受台风影响的收费站实施预防性封闭,配合气象预警系统每30分钟更新通行建议。
● 重大活动与应急交通管制。杭州亚运会期间,萧山机场高速等15个收费站实施分时段封闭,赛事车辆通行效率提升40%。四川泸定地震后,为保障救援通道畅通,临时封闭震中50公里范围内9个收费站,开辟3条绿色生命通道,日均通行救护车超200辆次。
● 智慧化改造提升通行效率。江苏、广东推进ETC自由流收费系统升级,南京二桥等21个收费站全封闭施工,改造后车辆通行速度将从20km/h提升至60km/h。湖南长张高速启用AI收费机器人,6个收费站分阶段封闭安装设备,预计减少80%人工收费差错率。
● 公众应对需关注信息渠道。封闭期间建议优先使用「中国高速ETC」APP查询实时路况,京津冀地区通过可变情报板每15分钟推送绕行方案。遭遇突发封闭可联系12122热线,湖北、河南等省已配置移动充电车应对新能源车辆滞留。
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通过「封闭-处置-恢复」三级响应机制,确保平均12小时内完成紧急事件处置。建议驾驶员提前规划电子支付方式,在封闭区域1公里前留意车道信号灯变化,货车司机重点关注省级交通广播整点路况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