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传统饮食养生核心理念,其内涵与现代营养学观点相互补充,具体解析如下:
一、五谷为养
-
核心地位
五谷(稻、黍、稷、麦、菽)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及矿物质,对维持血糖稳定、促进消化和增强免疫力至关重要。
-
现代对应
包括大米、小麦、燕麦、大豆、高粱等,其中小米、米脂小米被认为对脾胃补益效果显著。
二、五畜为益
-
补益作用
五畜(牛、犬、羊、猪、鸡)的肉类提供优质蛋白质、铁、锌等营养素,尤其牛肉因健脾补胃、滋阴润燥的特性,成为传统养生首选。
-
食用原则
应适量食用,避免过量导致脂肪堆积。中医强调“肉食补脾胃”,以平衡五谷主食的营养不足。
三、五菜为充
-
功能定位
五菜(葵、韭、藿、薤、葱)主要起补充作用,提供膳食纤维、维生素C、矿物质及植物化学物质,帮助消化、清热解毒。
-
推荐食材
-
怀山药 :土气最厚,健脾益胃,适合脾胃虚弱者。
-
生姜 :暖胃散湿,可增强食欲,常与红枣搭配饮用。
-
四、五果为助
-
辅助功能
五果(桃、李、杏、栗、枣)富含维生素C、矿物质及膳食纤维,能补充五谷和肉类的营养不足,同时促进消化。
-
养生推荐
-
大枣 :补脾养胃,可缓解皮肤干燥、皱纹等问题。
-
苹果 :富含果胶,助消化且含抗氧化物质。
-
五、饮食原则与现代应用
-
均衡搭配
五类食物需按比例摄入,建议主食占40%、蛋白质30%、蔬菜30%,并搭配不同颜色蔬果以获取全面营养。
-
适应现代需求
-
减肥人群需控制肉类摄入量,选择低脂高蛋白食材。
-
追求营养均衡可适当增加豆类、坚果等植物性蛋白来源。
-
总结
这一理念强调“主食为基础,蔬果肉类为补充”的饮食结构,既符合古人的营养认知,也契合现代健康需求。通过合理搭配五类食物,可实现营养互补,促进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