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氨基嘌呤和芸苔素可以一起使用。
苄氨基嘌呤(6-B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植物细胞分裂、芽分化、花芽形成、开花和果实生长等。而芸苔素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具有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等功效。当二者配合使用时,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例如在柑橘上使用,苄氨基嘌呤常用于保花保果,而芸苔素则可以增强植株的整体抗逆性和调节能力,共同作用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
苄氨基嘌呤和芸苔素可以一起使用。
苄氨基嘌呤(6-B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植物细胞分裂、芽分化、花芽形成、开花和果实生长等。而芸苔素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具有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等功效。当二者配合使用时,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例如在柑橘上使用,苄氨基嘌呤常用于保花保果,而芸苔素则可以增强植株的整体抗逆性和调节能力,共同作用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
露气寒冷,将凝结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记载,九月对应的节气是 寒露 ,其名称和内涵如下: 一、节气名称与含义 名称由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明确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的命名源于此时气温显著下降,地面露水开始凝结成霜,标志着秋季向冬季的过渡。 时间定位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10月8日或9日,具体时间因年份和干支历差异略有不同。 二
倪海厦推荐的甘草干姜汤经典比例为2 : 1 2:1 2 : 1 (炙甘草二份、干姜一份) ,例如炙甘草12克配干姜6克,严重时可加倍但仍保持比例。此方通过温补脾肺阳气、驱散寒邪,快速改善手脚冰凉、脾胃虚寒、吐逆烦躁等症状,是《伤寒论》中急救误汗伤阳的经典方剂。 甘草干姜汤的核心在于两味药材的协同作用:炙甘草经蜂蜜炮制后药性醇厚,既能补益脾胃津液又能强心阳;干姜温肺散寒,助脾脏恢复运化功能
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是中医经典方剂理中汤(又名人参汤)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个方子出自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这四种药材组合在一起,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证。具体来说: 人参 :性平、味甘、微苦,主要功效为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在这个方子中,人参作为君药,起到补气健脾的作用,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气血生化。 白术 :性温,味甘、苦,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炮姜10克,甘草6克 倪海厦干姜甘草汤的配方是 : 炮姜 10克 甘草 6克 用法 : 上二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成人常用剂量为5剂。 功用 : 温中益气。 主治 :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咽中干,烦躁吐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注意事项 : 甘草干姜汤的比例是二比一,即甘草二,干姜一。如果病情严重,可以适当增加剂量
桂枝甘草干姜汤的配方比例为:桂枝12克、甘草6克、干姜9克。 1. 桂枝甘草干姜汤的组成与功效 桂枝甘草干姜汤源自古代中医经典《伤寒论》,由三味中药组成。桂枝具有解肌发表、温经通脉的功效;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三药合用,能温中补虚、回阳救逆。 2. 配方比例的依据与作用 桂枝12克 :作为主药,用量较大,旨在温经通脉、解肌发表,以应对寒邪侵袭。 甘草6克 :作为辅药
甘草干姜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倪海厦配方以甘草与干姜2:1的比例为核心,强调补阳驱寒、温中复脉 ,适用于虚寒体质或阳气不足引起的多种症状。其关键亮点在于通过药性搭配恢复中焦功能,调和肺脾,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配方解析 倪海厦推荐的甘草干姜汤由炙甘草6克、干姜3克组成。炙甘草甘缓和中,补益脾胃之气;干姜辛热温阳,驱散内寒。两药配伍形成“辛甘化阳”之效,重点针对中焦虚寒导致的四肢冰冷
伤寒病人的饮食宜选择 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帮助身体恢复并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以下是具体建议: 1.选择清淡的食物:伤寒病人的消化系统较为脆弱,因此应避免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清汤、稀粥、蒸蛋等清淡食物是理想的选择。这些食物不仅易于消化,还能提供必要的营养,帮助病人恢复体力。 2.注重营养均衡:尽管饮食需清淡,但营养均衡同样重要。可以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肉
对于《伤寒杂病论》的初学者,选择版本时需兼顾权威性、易读性和实用性。以下是综合建议: 一、推荐版本及特点 宋版《伤寒论》 由宋代政府组织高保衡、孙奇、林亿等人校正,内容完整且学术价值高,是中医经典研究的奠基之作。虽现存版本稀少,但可通过影宋刻本(如人民卫生出版社重排本)获取。 赵开美《仲景全书》 明代刊刻,仿摹宋版而成,存世5部,内容全面且注释详细,适合系统学习。 刘渡舟《伤寒论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