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气寒冷,将凝结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记载,九月对应的节气是 寒露 ,其名称和内涵如下:
一、节气名称与含义
-
名称由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明确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的命名源于此时气温显著下降,地面露水开始凝结成霜,标志着秋季向冬季的过渡。
-
时间定位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10月8日或9日,具体时间因年份和干支历差异略有不同。
二、物候现象与农事活动
-
典型物候
-
鸿雁来宾 :白露后大雁南迁,寒露前完成迁徙,故称“宾”。
-
雀入大水为蛤 :海鸟入海化为贝类,预示冬日食物链变化。
-
菊有黄华 :菊花绽放,象征秋季盛景。
-
-
农事提示
寒露后需注意防寒保暖,北方地区需防范早霜对作物的影响,南方则需关注晚稻收割和秋季作物的成熟。
三、节气在四季中的位置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介于白露与霜降之间,此时北方已入深秋,南方秋意渐浓,标志着秋季进入中后期。
九月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应寒露节气,既是秋季的重要节点,也承载着丰富的自然现象与农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