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云南传染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但需重点关注登革热、血吸虫病及季节性流感等风险。全省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同比下降23.21%,登革热病例数减少72.47%,但春夏季蚊媒活跃、野外活动增多可能增加传播风险。以下是关键防控要点与科学应对措施:
-
登革热防控
云南作为登革热流行区,4-5月本土病例风险上升。清除积水容器(如花盆、轮胎)是防蚊关键,户外活动建议穿浅色长袖衣裤,每4小时补涂含避蚊胺的驱蚊剂。若出现高热、头痛、皮疹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
血吸虫病警示
接触疫水10秒即可感染尾蚴,潜伏期30-60天。避免在钉螺滋生的沟渠、稻田戏水,若接触疫水后出现发热、腹泻或肝脾肿大,应立即就医并服用吡喹酮。全省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虽已达标消除,但野外活动仍需谨慎。 -
季节性传染病应对
流感病毒活动强度下降,但南方夏季可能出现小高峰;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期将过,但需注意食物煮熟煮透、勤洗手。麻疹病例较往年增加,儿童和未接种疫苗的成人应补种麻腮风疫苗。 -
野生菌中毒高风险
6-10月为云南毒菌中毒高发期,致命鹅膏(白毒伞)50克可致死。不采摘、不购买陌生菌类,食用后6小时内出现呕吐、幻觉等症状需立即催吐并保留样本送医。
总结: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疫源动物与水体、接种疫苗是预防核心。若出现疑似症状,应主动告知暴露史并配合疾控流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