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场四大记录是保障育种效率与生产管理的核心工具,包括配种记录、产仔哺乳记录、性能测定记录和疾病防疫记录。这些数据直接影响种猪遗传改良、繁殖性能优化及疫病防控效果,关键价值在于实现精准育种、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种群健康度,是现代种猪场科学运营的基石。
-
配种记录
详细记载母猪发情日期、配种时间、与配公猪编号及返情情况,形成完整的繁殖档案。通过分析返情率、受胎率等指标,可优化配种计划,减少空怀期。例如,记录预产期能提前安排产房资源,避免管理混乱。 -
产仔哺乳记录
涵盖产仔数、活仔数、初生重、断奶重等数据,是评估母猪繁殖性能的直接依据。弱仔或畸形记录有助于淘汰低效种猪,而断奶存活率则反映哺乳管理质量。例如,某头部企业通过分析产仔记录,将窝均产仔数提升至17头以上。 -
性能测定记录
在30kg、50kg、100kg等阶段测定种猪的日增重、背膘厚、料重比等指标,为选育提供客观数据支撑。例如,杜洛克种猪通过持续测定校正日龄,可缩短出栏周期14天,单场年节约成本超百万。 -
疾病防疫记录
包括免疫接种时间、疫苗类型、抗体水平及发病治疗史,构建种群健康数据库。定期分析疫病趋势能提前预警风险,如通过记录母猪流产史,可针对性调整保健方案,降低群体感染率。
科学记录需遵循原始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原则,建议结合数字化工具动态分析。唯有将数据转化为决策,才能真正释放种猪场的生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