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养生需注重“防暑护阳、健脾祛湿”,核心在于清淡饮食、调节情绪、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并巧用中医食疗与穴位保健。
-
饮食清淡,忌贪凉伤阳
入伏后暑湿重,宜多吃新鲜蔬果、粗粮,避免生冷食物损伤脾胃。推荐姜盐茶(生姜2-3片、盐4克、绿茶6克冲泡)驱寒暖胃,或红豆薏仁汤祛湿。体质虚弱者可适量清补,如银耳莲子羹、瘦肉汤,但忌油腻燥热[^^6]。 -
情绪平和,静心养神
高温易引发烦躁,可通过闭目养神、饮用合欢饴糖茶(合欢花加饴糖)疏肝解郁。午间小憩20分钟有助于缓解疲劳,顺应“夜卧早起”的夏季作息规律(建议22点前入睡,5-6点起床)。 -
运动适度,避暑为先
避免正午高温时段外出,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运动后及时补水,可加少量食盐或电解质饮料防脱水。游泳、瑜伽等室内活动更佳。 -
穴位按摩,祛湿保健
常按足三里(促消化)、阴陵泉(健脾祛湿)、涌泉穴(滋阴降火),或艾灸神阙穴。太阳穴按摩可缓解头痛,提升舒适度。
总结:入伏养生需综合调护,从饮食、作息到情志管理,结合个体体质灵活调整。尤其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空调直吹,适当借助中医智慧如代茶饮、穴位保健,安然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