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各市州排序

根据2024年最新数据,四川省各市州的经济实力排名如下:

一、GDP总量排名(2024年)

  1. 成都市

    2024年GDP为23,511亿元,连续10年蝉联四川第一,占全省经济总量的37%以上,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综合经济中心。

  2. 绵阳市

    2024年GDP达29,33亿元,同比增长7.9%,成为全省增速最快的城市,传统工业转型成效显著。

  3. 宜宾市

    2024年GDP为4,005亿元,是四川省的工业重镇,以五粮液等龙头企业为核心。

  4. 德阳市

    2024年GDP为3,265亿元,排名第四,依托成德眉资同城化战略持续发展。

  5. 泸州市

    2024年GDP为2,045亿元,紧随其后,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城市。

  6. 南充市

    2024年GDP为2,065亿元,与泸州竞争激烈,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节点。

  7. 乐山市

    2024年GDP为1,600亿元,依托乐山大佛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优势发展。

  8. 凉山彝族自治州

    2024年GDP为8,000亿元,资源型经济与新兴产业并重。

  9. 其他市州

    包括攀枝花(7,000亿元)、广元(6,000亿元)、达州(5,000亿元)等,均处于第二、三梯队。

二、其他重要指标补充

  • GDP增速 :2024年增速超3%的城市有19个,其中绵阳以7.9%居首,成都增速3.8%。

  • 城市定位

    • 成都:西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 绵阳:传统工业转型加速,2024年GDP增速居四川第一;

    • 宜宾:工业重镇,五粮液集团所在地。

三、行政区划调整说明

截至2024年,四川省下辖21个市州,包括1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108个县、4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不同排名可能因统计口径(如是否包含县级市)略有差异。

以上数据综合自政府公开报告、权威媒体报道及经济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统计信息。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与胆汁淤积有关的酶

与胆汁淤积相关的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主要反映胆汁淤积的酶 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值范围:35-125 U/L 升高提示:胆道梗阻(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壶腹癌、胆管狭窄等)。 γ-谷氨酰转肽酶(GGT)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敏感且特异性高 升高提示: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胆道阻塞等。 二、其他相关酶 5′-核苷酸酶(5'-NT) :与胆道疾病相关

健康知识 2025-04-14

胆盐只存在胆汁中吗

胆盐并非只存在于胆汁中,其存在和功能具有以下特点: 合成与储存 胆盐由肝脏合成,以结合型胆盐(如甘氨胆酸钠、牛磺胆酸钠)的形式储存在胆囊中。当需要消化脂肪时,胆囊收缩释放胆汁进入小肠。 主要功能 乳化脂肪 :降低脂肪表面张力,增加其水溶性,促进胰脂肪酶作用。 促进吸收 :与脂肪分解产物及脂溶性维生素(如A、D、E、K)结合形成混合微胶粒,帮助其穿过肠黏膜被吸收。 胆汁分泌调节

健康知识 2025-04-14

胆汁由哪个器官分泌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 。 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承担着多种生理功能,其中就包括胆汁的生成和分泌。胆汁主要由肝细胞产生,在肝脏内,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将血液中的胆固醇、胆色素等物质转化为胆汁的成分,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胆汁这一具有特定功能的消化液

健康知识 2025-04-14

胆汁淤积症好转的表现

胆汁淤积症患者好转时,黄疸症状会减轻,皮肤和眼睛的黄色会逐渐消退,瘙痒感也会明显缓解。 胆汁淤积症是一种由于胆汁流动受阻而导致胆汁在肝脏或胆道中积聚的疾病。当病情好转时,患者会出现以下几个关键表现: 黄疸减轻 :黄疸是胆汁淤积症最明显的症状之一,表现为皮肤和眼睛发黄。当病情好转时,皮肤和眼睛的黄色会逐渐减轻,这是由于胆汁中的胆红素水平下降,不再过多地沉积在皮肤和黏膜上。 瘙痒缓解

健康知识 2025-04-14

吐胆汁了要去医院吗

​​吐胆汁通常需要及时就医​ ​,尤其是伴随剧烈呕吐、腹痛或发热时,可能提示胆囊炎、肠梗阻等严重问题。​​关键点​ ​:胆汁反流可能损伤胃黏膜,体液丢失易导致脱水,需专业评估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立即处理措施​ ​:暂停饮食并侧卧防误吸,用温水漱口清除胆汁残留。若条件允许,可少量补充电解质溶液,但避免大量饮水刺激呕吐。 ​​潜在病因​ ​:常见于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结石或肠梗阻。例如

健康知识 2025-04-14

吐胆汁会自己恢复吗

吐胆汁通常会自行恢复 ,但这取决于其潜在原因和个体的健康状况。关键在于识别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下是关于吐胆汁是否会自行恢复的详细分析: 1.吐胆汁的原因:胃食管反流病(GERD):这是吐胆汁的常见原因之一。当胃酸和胆汁回流到食道时,可能导致呕吐。轻度GERD通常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来缓解,例如避免辛辣和油腻食物,饭后保持直立姿势。胆囊问题:胆囊疾病

健康知识 2025-04-14

空腹呕吐出黄水要紧吗

空腹呕吐出黄水可能是‌消化系统异常的警示信号 ‌,若偶尔发生可能与饥饿过度有关,但频繁出现需警惕‌胆汁反流、胃炎或胆囊疾病 ‌等潜在问题,建议结合症状及时就医排查。 ‌关键亮点提炼 ‌: ‌黄水成分 ‌:空腹呕吐黄水多为胆汁或胃酸混合物,提示胃部排空后仍有异常分泌物。 ‌常见诱因 ‌:饥饿时间过长、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炎或肠梗阻等。 ‌健康风险 ‌:长期反复呕吐黄水可能损伤食管黏膜

健康知识 2025-04-14

吐出苦水是不是胃空了

‌吐出苦水通常是胃内容物排空的表现,但并非绝对等同于胃完全空了。 ‌ 这种现象主要与胃酸、胆汁反流或空腹呕吐有关,可能反映消化系统暂时排空或功能异常。以下是关键点解析: ‌苦水的成分来源 ‌ 呕吐物中的苦味多来自胆汁(黄绿色)或浓缩胃酸(透明偏黄)。胆汁由肝脏分泌,通常储存在胆囊,当胃排空后或肠道逆蠕动时可能反流至胃部,与胃酸混合后被吐出。 ‌胃排空的常见诱因 ‌ ‌空腹呕吐 ‌:长时间未进食时

健康知识 2025-04-14

在消化期胆汁可直接由肝

在消化期,胆汁的排出途径涉及肝脏和胆囊的协同作用,具体过程如下: 胆汁的分泌与储存 胆汁主要由肝脏分泌,肝细胞通过毛细胆管、肝总管、胆囊管等管道系统将胆汁输送至胆囊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呈金黄色或橘棕色(pH值7.4),而储存于胆囊的胆汁因浓缩呈深绿色(pH值6.8)。 胆汁的排入途径 直接排入十二指肠 :在消化期,肝脏和胆囊会同时向十二指肠大量排放胆汁,促进脂肪消化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健康知识 2025-04-14

2025蛇本命年是百年难遇吗

2025年是乙巳蛇年,对于属蛇的人来说,这不仅是本命年,更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独特年份,因其罕见的“双春年”和“闰六月”现象而被称作“百年一遇”。 在探讨2025年是否真的是百年难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关键点。2025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是“双春年”,即一年中有两个立春节气,这种现象在中国传统历法中并不常见,象征着好事成双。这一年还出现了“闰六月”,意味着农历中有两个六月

健康知识 2025-04-14

31省新增本土69+266

近日,全国疫情最新数据显示‌31个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9例、无症状感染者266例 ‌,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等重点省份,其中‌浙江绍兴、杭州等地成为主要疫情聚集区 ‌‌。当前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奥密克戎变异株仍是主要流行毒株,需持续强化防控措施。 ‌疫情分布特点 ‌ ‌浙江 ‌:新增56例本土确诊,绍兴市占比最高(48例),宁波、杭州分别报告5例和3例‌。 ‌广东 ‌:东莞新增6例确诊

健康知识 2025-04-14

31省新增本土8+31

在 2022 年 6 月 29 日 0 至 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8 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31 例 。这些新增病例涉及多个省份,反映了当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旧存在一定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从地域分布来看,新增的 8 例本土确诊病例以及 31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分散于不同省份。这种多点散发的态势,意味着疫情传播风险在多个区域同时存在

健康知识 2025-04-14

31省新增86+206

​​2022年7月13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6例、无症状感染者206例,疫情涉及甘肃、广东、上海等13个省份。​ ​其中,甘肃新增感染者占比最高(36例确诊+64例无症状),广东次之(32例确诊+11例无症状),上海、河南等地疫情仍处管控阶段。安徽当日首次实现感染者零新增,显示局部防控成效。 ​​疫情分布与重点地区​ ​ 甘肃疫情集中在兰州市

健康知识 2025-04-14

只喝水辟谷14天一般瘦几斤

辟谷14天一般可以瘦10斤左右 ,具体减重幅度因人而异,与个人体质、体重基数和辟谷期间的身体代谢状况有关。 辟谷减重的机制 辟谷通过严格限制食物摄入,让身体进入“饥饿状态”,主要依靠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这种状态下,身体会消耗自身储备的糖原、脂肪和蛋白质,从而减轻体重。 长期辟谷的风险 营养不良 :长期辟谷可能导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影响身体健康。 免疫力下降

健康知识 2025-04-14

世界三大冰川是哪三个

全球三大冰川的认定存在不同标准,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按体积或面积划分的三大冰川 南极冰川 占南极大陆98%的面积(约1398万平方公里),平均厚度2000-2500米,最大厚度达4000米,体积约2450万立方千米,占全球陆地冰量的90%。 格陵兰冰川 位于北冰洋,覆盖面积约170万平方公里(与墨西哥领土相当),冰壳厚3千米,若完全融化将使海平面上升7米。 冰岛瓦特纳冰川

健康知识 2025-04-14

来古冰川世界三大冰川

来古冰川是中国西藏境内最壮观的冰川之一,与南极冰川、格陵兰冰川、冰岛瓦特纳冰川并列为世界三大冰川的代表性景观。 其独特的蓝冰景观、丰富的生态价值及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反应,使其成为科研与旅游的热点。 南极冰川 :作为全球最大的冰盖,覆盖南极大陆98%的面积,储存了地球70%的淡水资源。其厚度可达4000米,是研究全球气候变暖的核心区域。 格陵兰冰川 :北极地区第二大冰盖

健康知识 2025-04-14

世界公认三大冰川

全球三大冰川的认定存在不同标准,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按体积或面积划分的三大冰川 南极冰川 占南极大陆98%的面积(约1398万平方公里),平均厚度2000-2500米,最大厚度达4000米,体积约2450万立方千米,占全球陆地冰量的90%。 格陵兰冰川 位于北冰洋,覆盖面积约170万平方公里(与墨西哥领土相当),冰壳厚3千米,若完全融化将使海平面上升7米。 冰岛瓦特纳冰川

健康知识 2025-04-14

中国三大冰川是哪三个

中国三大冰川分别是‌天山1号冰川 ‌、‌海螺沟冰川 ‌和‌绒布冰川 ‌。这三座冰川不仅规模庞大,还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科研价值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天山1号冰川 ‌ 位于新疆天山山脉,是中国最著名的冰川之一,也是全球中纬度地区最大的冰川。其冰层厚度超过100米,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样本。 ‌海螺沟冰川 ‌ 地处四川贡嘎山,是中国海拔最低的现代冰川,最低处仅2850米

健康知识 2025-04-14

达古冰川几月去最好

达古冰川‌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 ‌是‌最佳游览时间 ‌,此时‌秋景与冰川交融 ‌、‌天气稳定 ‌且‌游客较少 ‌。‌冬季雪景纯净 ‌和‌春夏生态特色 ‌也值得关注,但需综合考虑气候与体验感。 ‌1. 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 ‌ 秋季达古冰川进入‌黄金观赏期 ‌,海拔4800米以上的冰川与山下‌彩林、湖泊形成鲜明对比 ‌,红叶、蓝天与冰雪同框的景观极为罕见。此时川西高原‌降水减少 ‌

健康知识 2025-04-14

九寨沟如何去达古冰川

从九寨沟前往达古冰川的交通方式如下: 一、主要交通方式 景区直通车(推荐) 九寨沟景区提供直通车服务,从景区门口直达茂县客运中心站,车程约2.5小时。 高铁+大巴组合 从九寨沟站乘坐高铁至茂县站(约30分钟); 茂县站出站后转乘公交或黄色小面包车至茂县客运中心站(约40分钟); 再乘大巴至黑水县(约2小时)。 分段乘车 先乘大巴至松潘古城或川主寺(约3-4小时,需注意高原反应);

健康知识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