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目前下辖21个市(州),而非36个市,包括18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其中,成都、绵阳、宜宾稳居经济总量前三,攀枝花人均GDP全省最高,而阿坝、甘孜等民族地区经济总量较小但增速亮眼。
-
经济总量梯队鲜明
成都以2024年GDP 2.35万亿元独占全省36.3%的份额,绵阳(4344亿元)、宜宾(4006亿元)分列二三位,德阳(3265亿元)紧随其后。南充、泸州等9市GDP介于1500亿至3000亿元,攀枝花、雅安等8市州不足1500亿元,巴中、甘孜、阿坝则低于1000亿元。 -
人均GDP差异显著
攀枝花以10.7万元人均GDP居首,成都(10.31万元)次之,德阳、宜宾等工业强市紧随其后。巴中人均GDP仅2.97万元,不足攀枝花的三分之一,反映区域发展不均衡。 -
增长动能多元
德阳(增速8.3%)、自贡(工业增速15.3%)等通过智能制造、无人机等新兴产业实现高速增长;凉山(增速9.5%)、雅安(文旅拉动)依托生态旅游弯道超车;阿坝、甘总量低,但增速超8%,潜力可观。 -
城市分级与功能定位
成都为新一线城市核心,绵阳、南充为三线城市,德阳、宜宾等8市属四线。成都的辐射效应与绵阳的电子信息、宜宾的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共同构成全省经济骨架。
总结:四川各市州需依托区位与产业优势差异化发展,成都需强化辐射,中小城市可借鉴德阳、自贡的工业转型或凉山的文旅模式,推动区域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