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孟冬

孟冬指的是冬季的第一个月,对应农历的十月。“孟” 字在古代用于表示季节中的第一个月,与 “仲”“季” 一起,分别对应季节的首月、次月和末月,因此冬季的首月便被称为孟冬。

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孟冬的说法由来已久,《礼记・月令》中就有记载:“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 古人根据天文现象、气候特征以及物候变化来划分季节与月份,孟冬时节,太阳位置处于尾宿,天黑后危宿出现在南方正中,拂晓时星宿七星出现在南方正中。此时,天气逐渐转凉,万物开始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这与古人 “秋收冬藏” 的理念相契合,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在文学作品中,孟冬也常被提及,比如唐代元稹《书异》诗里的 “孟冬初寒月,渚泽蒲尚青” ,通过描述孟冬时节水边蒲草仍显青色,生动展现出这一时期独特的自然景象,侧面体现了孟冬的气候特点。

孟冬作为冬季首月的特定称谓,承载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天文历法、气候物候,还是文学创作等方面,都能看到孟冬这个概念的身影 。

如果你对文中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或其他相关内容感兴趣,欢迎告诉我,我可以进一步为你拓展相关知识,让这篇科普更具深度。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孟冬,仲冬,季冬的区别

孟冬、仲冬、季冬是中国古代对冬季三个月的划分方式,具体区别如下: 一、时间划分 孟冬 冬季的第一个月,对应农历十月。 包含立冬(约公历11月7日/8日)和小雪两个节气。 仲冬 冬季的第二个月,对应农历十一月。 包含大雪和冬至两个节气。 季冬 冬季的第三个月,对应农历十二月。 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 二、气候特点 孟冬 :气温开始显著下降,早晚温差较大

健康知识 2025-04-14

三伏天三餐食谱

以下是三伏天三餐食谱推荐,结合营养均衡与夏季消暑特点整理而成: 一、早餐推荐 荷叶粥 材料:大米、荷叶、枸杞、水 做法:荷叶煎煮后与大米同煮,可加入红枣增加风味,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作用。 绿豆百合粥 材料:绿豆、百合、冰糖、水 功效:绿豆清热解毒,百合润肺安神,适合夏季燥热时食用。 药膳汤 材料:薏米、芡实、赤小豆、玉竹、党参、鸡块、枸杞 做法:炖煮1小时,可加入冬瓜或莲藕增强功效

健康知识 2025-04-14

三伏天吃什么降火

三伏天降火可多吃苦瓜、冬瓜、绿豆等清热食材,搭配凉拌、清炒等烹饪方式,既能解暑又避免上火。 苦味食物清热佳 苦瓜富含苦味素,能去心火、促消化,推荐苦瓜炒肉片或凉拌苦瓜;芹菜搭配百合清炒,可缓解燥热,适合夏季食用。 瓜类食材消暑强 冬瓜利尿祛湿,红烧或煲汤皆宜;丝瓜性凉,素炒保留营养,适合解暑;黄瓜生吃或凉拌,清热解渴且低糖。 豆类及汤品降火快 绿豆煮汤或炖老鸭,清热解毒效果显著

健康知识 2025-04-14

三伏天那三种水果不能吃

三伏天需特别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寒凉、湿热或高糖水果对肠胃的刺激。以下是需谨慎食用的三种水果及注意事项: 一、需避免的三种水果 西瓜 西瓜性寒,过量食用易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脾胃虚寒者腹泻、食欲不振。尤其冰镇西瓜的寒性更明显,建议选择常温或微凉的西瓜,并控制摄入量。 荔枝 荔枝性温燥,三伏天人体本就燥热,过量食用易引发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上火症状。荔枝含糖量高,可能诱发低血糖

健康知识 2025-04-14

冯二萍的换食辟谷有用吗

​​冯二萍的换食辟谷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对部分人群有益,但需结合科学依据与个体差异谨慎实践。​ ​其核心作用包括​​短期代谢调节、潜在慢性病辅助改善​ ​(如糖尿病、高血压)及​​心理韧性提升​ ​,但同时也存在​​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风险​ ​,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作用机制与潜在益处​ ​ 换食辟谷通过限制食物摄入,触发人体“自体消融”机制,优先消耗脂肪储备供能。研究显示

健康知识 2025-04-14

荠菜可以焯水冷冻保存吗

可以 荠菜 可以 焯水后冷冻保存。焯水可以去除荠菜中的草酸,使其更容易储存,并且焯水后的荠菜在冷冻保存时能够更好地保持其色泽和营养成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挑选荠菜 :挑选新鲜、无病虫害的荠菜,洗净并去除老叶和杂质。 焯水 :烧一锅开水,加入少许盐和食用油,将洗净的荠菜放入开水中焯烫1-2分钟,直至荠菜变软,颜色变得更加翠绿。焯水后立即捞出,放入冷水中过凉,以停止加热过程,保持其脆嫩口感。

健康知识 2025-04-14

山菜为什么要焯水

去草酸、农药残留,杀菌消毒 山菜焯水的原因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主要作用 去除草酸等抗营养物质 野菜(如菠菜、荠菜等)中草酸含量较高,易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结石,影响营养吸收。焯水可有效分解草酸,降低结石风险。 杀灭农药残留和细菌 野菜可能残留农药或运输过程中受污染,焯水高温可杀灭部分细菌和农药,保障食品安全。 保持色泽和口感 焯水可使部分蔬菜(如菠菜)保持鲜绿色泽,缩短烹饪时间,减少营养流失。

健康知识 2025-04-14

野菜焯水之后怎么保存

野菜焯水后最佳的保存方式是密封冷藏。 野菜在焯水后,通过以下步骤可以更好地保存其新鲜度和口感: 冷却沥干 :将焯水后的野菜迅速用冷水冲凉,然后沥干水分。这样可以停止野菜的烹饪过程,防止其进一步软化。 密封包装 :使用密封袋或密封容器将野菜装好。密封可以防止空气进入,减少氧化和细菌滋生的风险。 冷藏保存 :将密封好的野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保存。冷藏温度通常在4℃左右,可以有效延长野菜的保鲜期。

健康知识 2025-04-14

野菜冻了两年还能吃吗

野菜冻了两年还能吃吗 改用对话直接回答 12 个参考来源 复制 下载 分享 一般来说, 不建议食用冻了两年的野菜 。虽然冷冻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微生物生长和酶的活性,延长野菜保存时间,但冷冻时间过长仍存在诸多问题。 ​ 从营养角度看,野菜冻两年,其含有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会逐渐流失,营养价值大打折扣,比如柳蒿芽冷冻一年后,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就明显减少 。 ​ 在变质风险方面

健康知识 2025-04-14
野菜冻了两年还能吃吗

十大必须焯水的野菜

十大必须焯水的野菜 是许多美食爱好者和健康饮食追求者关注的焦点。焯水不仅可以去除野菜中的草酸、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还能提升野菜的口感和安全性。以下是十大必须焯水的野菜及其原因: 1.马齿苋原因:马齿苋含有较高的草酸,焯水可以有效去除草酸,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功效: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焯水后凉拌或炒食都非常美味。 2.荠菜原因:荠菜中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焯水可以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健康知识 2025-04-14

何不食肉糜讽刺了什么

“何不食肉糜”这句话讽刺的是那些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了解百姓疾苦的权贵或统治者。它寓言性地批评了那些生活过于奢华,不关心民众基本生活需求,只知满足个人欲望的人。以下是关于这句话的详细解释: 历史背景 出处 :最早出自《晋书·惠帝纪》,描述的是晋惠帝司马衷在面对百姓因饥荒而饿死时所发出的荒唐言论。 历史影响 :这句话不仅反映了晋惠帝的昏庸无能,也揭露了西晋后期统治阶级腐朽糜烂的社会现实

健康知识 2025-04-14

吴又可对疫病的贡献

吴又可在瘟疫学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立“疠气”学说 :吴又可提出瘟疫并非由传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引起,而是由一种名为“疠气”的不可见物质所导致。这种物质通过空气等途径传播,并认为其具有特异性和选择性,可以导致不同的疾病。 撰写《瘟疫论》 :在1642年,吴又可撰写了《瘟疫论》一书,系统阐述了瘟疫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治疗原则等内容

健康知识 2025-04-14

倪海厦治疗瘟疫的方子大气浓汤

倪海厦治疗瘟疫的大气浓汤方剂——大青龙汤 一、大青龙汤的配方与功效 大青龙汤出自《伤寒论》,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被倪海厦等中医大家推崇为治疗瘟疫的有效方剂。其配方主要包括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桂枝、生姜和大枣等药材。具体用量为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20克(如鸡蛋大小)、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生姜二片、大枣十枚(用手掰开)。此方具有发汗解表、清热除烦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

健康知识 2025-04-14

明末瘟疫是谁治好的

​​明末瘟疫的终结者是以“戾气致病论”革新中医的江湖游医吴又可,他创制的“达原饮”药方有效遏制了疫情,其著作《瘟疫论》更成为全球首部传染病学领先西方微生物理论200余年​ ​。 ​​突破传统的医学理论​ ​:吴又可发现明末瘟疫并非传统伤寒,提出“戾气”通过口鼻传播的理论,与现代病毒学高度吻合。他通过实地调查疫区、动物观察,总结出“戾气种类多样、传播途径分空气与接触”的规律,颠覆了界的认知。

健康知识 2025-04-14

史上十大最严重的瘟疫

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的史上十大最严重的瘟疫,按死亡人数和影响范围排序: 一、黑死病(1347-1351年) 死亡人数 :约2亿至2.5亿,占当时全球人口的1/3以上。 影响 :起源于中亚,通过丝绸之路传播至欧洲和亚洲,导致欧洲社会结构崩溃,文艺复兴等文化运动兴起。 二、查士丁尼瘟疫(541-542年) 死亡人数 :约1亿至2亿,东罗马帝国因此衰落并走向崩溃。 影响

健康知识 2025-04-14

中国最严重的十次瘟疫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较为严重的十次瘟疫: 1932年陕西霍乱 :这场瘟疫波及全国23个省市,陕西省尤为严重,约20万人死亡。疫情促使陕西省政府成立了防疫处,初步建立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1967年流脑疫情 :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流脑疫情,共导致304万人感染,超过16.4万人死亡。疫情唤醒了全社会对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视。 1910年东北鼠疫 :鼠疫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传入哈尔滨,随后席卷整个东北

健康知识 2025-04-14

哪个养生专家早逝了多少岁

根据权威性搜索结果显示,以下养生专家的早逝年龄及原因如下: 一、林海峰(自然疗法专家) 去世年龄 :51岁(2019年11月11日) 早逝岁数 :若以2019年为基准,距离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 少9年 ,或 少49年 (若以70岁退休计算)。 死因争议 :疑似食物中毒,曾拒绝就医并尝试自然排毒,后因病情加重送医无效。 二、梅墨生(太极拳家、书画家) 去世年龄

健康知识 2025-04-14

养生专家51岁早逝说明了什么

养生专家51岁早逝事件揭示了极端养生理念的潜在危害,提醒公众科学养生需遵循医学常识,避免盲目追随未经证实的健康理论。 极端养生可能适得其反 该专家推崇断食排毒、拒绝就医等激进方法,最终因食物中毒延误治疗身亡。案例表明,违背生理规律的“疗法”非但不能治病,反而可能加剧健康风险。 科学依据是健康基石 养生理论若缺乏医学验证,易误导公众。例如,宣称“排毒可替代医疗”的观点忽视疾病复杂性

健康知识 2025-04-14

食锈末世录有女主吗

《食锈末世录》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女主角色。根据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作品设定 该作品被明确描述为双男主动漫,围绕“锈蚀风”末世展开,聚焦两位男性主角的冒险故事。日本原版及国语化版本均未设置女性主角。 角色与剧情 第二男主角“猫米罗”是实际男性角色,但因其外貌特征(熊猫眼)和女性化称呼(如“妹妹”),常被误认为女性。但根据剧情,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女主。 剧情中虽然存在其他女性角色(如水烟梅、猫刘博武)

健康知识 2025-04-14

食锈末世录是双男主吗

《食锈末世录》是双男主作品。该作品以双男主为核心设定,围绕两位主角赤星(红发)和蓝发展开冒险故事,两人共同寻找能治愈锈蚀病的神奇蘑菇。以下是相关细节补充: 核心设定 作品设定在一个被锈蚀病肆虐的废土世界,主角赤星与蓝发因命运交织而结伴冒险,核心目标是找到治愈锈蚀病的蘑菇。 CP设定争议 动画前9集以双男主互动为主,但剧情逐渐转向男女主角的恋爱线,被部分观众称为“CP癌”。 小说原作与动画存在差异

健康知识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