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仲冬、季冬是中国农历对冬季三个月的划分方式,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定义
-
孟冬
冬季的第一个月,对应农历十月。此时气温开始显著下降,早晚温差较大,可能出现寒潮天气,部分地区进入初冬阶段。
-
仲冬
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气温进一步降低,天气寒冷干燥,常伴随降雪,包含冬至节气(通常在公历12月21-23日)。
-
季冬
冬季的第三个月,农历十二月。此时气温最低,天气持续寒冷干燥,湖面、河面普遍结冰,是一年中最冷的阶段。
二、补充说明
-
三冬 :孟冬、仲冬、季冬合称“三冬”,泛指整个冬季。
-
其他别称 :孟冬也称“阳月”“小阳春”等,仲冬有“中冬”“冬月”等别称。
-
节气关联 :仲冬包含冬至(公历12月21-23日)和寒露(公历10月8-9日)两个节气。
三、文化背景
这种划分方式源于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三个月,形成孟、仲、季的序列。例如春季的孟春(正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夏季、秋季、冬季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