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乙肝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是指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将病毒传给孩子。血液传播则涵盖了因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像注射器、针灸针、牙科器械等),还有在不正规场所进行纹身、穿耳洞、修脚等操作时,因工具消毒不彻底而感染乙肝病毒的情况。
母婴传播方面,若母亲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很容易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等含有病毒的体液,从而被感染。而且,若母亲在孕期未进行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这种传播风险会显著增加。血液传播中,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病毒会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引发感染。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若消毒不严格,在下次使用时,病毒可能通过皮肤黏膜的微小创口进入人体。像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机构或美容场所,由于卫生条件和消毒措施不到位,就容易造成乙肝病毒的血液传播。
了解乙肝常见传播途径,有助于做好针对性预防。比如,乙肝妈妈可通过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降低孩子感染风险,人们应避免在不正规场所进行有创操作,以此减少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