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胶通常在晚上或凌晨进行,主要是因为此时的温湿度条件利于橡胶树排胶,能提高产量与质量,同时也有益于保护树木和提升工人工作效率。具体原因如下:
- 适宜的温湿度:夜晚尤其是凌晨,气温较低,湿度较大。橡胶树胶乳的黏度与温度紧密相关,温度越低,胶乳黏度越小,流动性就越好,更便于流出。当气温超过 27℃时,水分蒸发快,胶乳凝固快,排胶时间短,产量会降低。而当气温低于 18℃时,胶乳流速放慢,排胶时间长,胶乳浓度低,还容易引发树皮生病或死皮。在割胶季节,清晨 4-7 时的气温一般在 19℃-25℃之间,最为适宜,此时胶乳的产量和干胶的含量都较高。
- 橡胶树的生理特性:橡胶树需通过白天充分的阳光照射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在树茎中产出橡胶。经过一夜的休息,橡胶树体内水分饱满,树叶的蒸腾水分最少,树内积累了足够的橡胶,且树内压力促使胶液更易流出。
- 减少橡胶氧化与变质:夜晚没有阳光直射,可避免橡胶在阳光下暴晒,减少橡胶的老化和氧化,有利于保持橡胶的品质。若在白天割胶,橡胶乳液在光照下会迅速凝结,黏度变高,不仅不利于收割,还会造成部分橡胶乳液流失,带来经济损失。
- 提升工人工作环境与效率:夜间气温相对凉爽,能避免白天的高温和强烈光照对割胶工人造成不适,降低工人中暑等健康问题的发生几率,提升工作效率。
晚上割胶综合考虑了橡胶树的生理特性、橡胶质量、工人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助于实现橡胶产量与质量的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