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为沿海超大城市,主要面临台风、暴雨洪涝、地质灾害和高温等自然灾害,其中极端暴雨和台风引发的连锁灾害影响最为突出。
-
台风与风暴潮
年均受4-6个台风影响,7-9月为高发期,常伴随强风(阵风12级以上)、暴雨和风暴潮。例如2018年台风“山竹”导致严重内涝,2020年“海高斯”造成大面积交通瘫痪。 -
极端暴雨与洪涝
深圳暴雨频发,2023年曾创下1952年以来最大降雨记录(24小时超500毫米),罗湖区多次因深圳河漫堤沦为“泽国”,如1993年洪水致城区水深超2米,市民需借助船只出行。 -
地质灾害
强降雨易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2017年台风季曾引发群发性崩塌,后汛期风险显著升高。 -
高温热浪
7-8月高温日数增多,极端气温超35℃,2024年连续高温导致88例中暑,2例死亡,对电力与公共卫生系统压力较大。
深圳自然灾害防治需兼顾短期应急与长期规划,加强排水系统韧性、地质灾害预警和高温应对能力,以保障城市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