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清、踏青、祭祖
广东人清明节的习俗融合了祭祖、踏青与地方特色活动,具体表现如下:
一、核心祭祖习俗
-
行清与踏青
广东清明以"行清"为核心习俗,指家族集体扫墓活动。与踏青(户外游玩)不同,行清需全族人约定时间齐集扫墓,包含清理墓地杂草、扎纸、摆贡品(如金猪、鸡鸭鱼肉、糕点、酒水)等仪式。祭祖后通常会就地聚餐,部分家庭将猪肉带回家与清明荞菜炒食或炸春卷,视为祭扫任务完成标志。
-
祭祖仪式
扫墓时需携带酒食、纸钱等,将祭品供放在亲人墓前,焚化纸钱后培土、插新枝(如柳枝),并叩头行礼。不同地区有特定祭品,如广州人喜用荞菜炒菜,佛山人会折柳戴于头上纪念忠臣。
二、地方特色习俗
-
广州
-
行清与荞菜 :正清当日全族扫墓后,分猪肉回家与清明荞菜炒食,或炸春卷,称为"行清任务"。
-
其他 :部分家庭会祭拜后去洗浴、踏青,或进行曲水流觞、放风筝等活动。
-
-
韶关
- 清明粄 :客家人采艾叶与糯米制成青粄(清明粄),兼具祭祀与驱邪意义,适合潮湿天气食用。
-
肇庆
- 甘蔗习俗 :食用甘蔗需从头到尾,寓意家族繁荣,常与祭祖活动结合。
-
惠州
- 敛糕与插柳 :焚烧祭品后供奉三牲、敛糕(丧事蒸白敛糕,喜事蒸红敛糕),并插柳驱邪。
-
佛山
- 插柳纪念介子推 :清明前家族集中扫祠堂祭拜太公,女性禁参与分猪肉仪式,插柳成风。
三、现代变化与注意事项
-
文明祭祀 :部分地区倡导鲜花祭扫、植树纪念或诵读祭文,减少火烛使用,避免引发山火。
-
饮食习俗 :如广州人食用芥菜敬酒、惠州人包艾粄,均与地方文化紧密相关。
清明节既是祭祖追思的肃穆时刻,也是广东人亲近自然、享受春光的欢乐节日,各地习俗既保留传统内涵,又融入现代生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