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进入寒潮的标准是: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骤降≥8℃,或48小时内降幅≥10℃,且最低气温≤5℃。 这一气象“速冻”模式常伴随大风、降雨甚至粤北山区降雪,对健康、农业、交通等影响显著。
-
寒潮的“广东标准”更宽松
相比北方需降温10℃以上,广东因气候温暖,采用“24小时降8℃或48小时降10℃+最低温≤5℃”的阈值。例如2024年12月冷空气使广州48小时内降温10℃,最低温5℃,即达寒潮级别。 -
降温剧烈但持续时间短
广东寒潮通常持续3-7天,但“断崖式降温”特征明显。如2025年3月一次寒潮中,广州气温几小时内从30℃骤降至15℃,体感温差极大,易引发健康风险。 -
湿冷体感比实际温度更低
寒潮期间广东常伴高湿度,体感温度比实际低3-5℃。例如5℃阴雨天气,体感接近0℃,需特别注意关节疼痛、呼吸道疾病等防护。 -
粤北山区最易达标
韶关、清远等北部地区因靠近冷空气南下通道,最低温常跌破5℃,甚至出现霜冻;沿海城市如深圳、珠海则较少达标,但强风影响更突出。
提示: 寒潮预警发布时,重点人群(老人、慢性病患者、户外工作者)应减少外出,及时添衣并使用取暖设备,避免“一夜入冬”带来的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