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真实长相

朱元璋的真实长相可能永远是个谜,目前流传着多种版本的画像,主要分为两类:正像和异像。

正像中的朱元璋天庭饱满、俊眉大眼、鼻梁高挺、面如满月、俊秀异常;而异像中的朱元璋则面貌奇丑,额头、下巴、耳朵都过分突出,脸上还有众多黑点。这些异像是经过美化或丑化处理的,不太符合历史事实。

较为可信的说法是,朱元璋的真实相貌应该介于正像和异像之间,是一个普通相貌、气质沉稳的帝王。南熏殿的朱元璋官方画像被认为相对靠谱,更接近他的真实面貌。但这些毕竟都是基于史料和考古发现的推测,要确定其真实长相,还需要更多的历史证据和考古发现来进一步验证。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朱元璋杀没杀李善长儿子

杀了 根据历史记载,朱元璋确实杀害了李善长的儿子李善长之子李七,但他的其他子女(李方、李茂)因身份特殊(皇孙)得以幸免。以下是相关细节的梳理: 事件背景 李善长是朱元璋早期的重要功臣,曾担任韩国公、太仆寺丞等职,长期参与朱元璋的军事行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77岁的李善长退休后返回故里,却遭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处决,全家70余口被诛杀。 特殊待遇 李善长仅儿子李祺因娶朱元璋之女临安公主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为啥要杀李善长蓝玉

朱元璋杀李善长和蓝玉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巩固皇权,消除威胁。 李善长被杀的原因 权力威胁 :李善长作为开国功臣,地位显赫,影响力巨大,朱元璋担心其权力过大威胁到皇权。 胡惟庸案牵连 :李善长与胡惟庸有姻亲关系,胡惟庸案爆发后,李善长受到牵连,被认为是胡惟庸的同党。 私下借兵 :李善长曾私下向武将借兵,这让朱元璋担心他有谋反的意图。 与蓝玉勾结 :李善长与手握兵权的蓝玉有私下联系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为何在十年后诛杀李善长?

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诛杀李善长,主要是出于对权力稳固和潜在威胁的考虑。李善长作为开国功臣,在明朝建立后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并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朱元璋性格多疑且对权力高度渴求,他担心李善长可能成为反对派领袖,威胁到皇权的稳定。李善长家族中的一些人曾与朱元璋产生矛盾,这进一步加深了朱元璋对他的不信任。最终,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将李善长满门抄斩,以此消除潜在威胁

健康知识 2025-04-12

明朝山东黄氏二贤

明朝山东黄氏二贤指的是黄作孚和黄嘉善 。黄作孚为即墨黄氏六世祖,1553 年考中进士,拒绝严嵩馈赠而遭严党罢官,后致力于文物保护等。黄嘉善乃黄作圣之子,官至兵部尚书,在军事等方面颇有建树。 黄作孚,原名作父,字汝从,号訒斋。他在未中进士时,便以孝道闻名乡里,还为家乡做了诸多有益之事。1553 年,黄作孚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当时权奸严嵩当道,严嵩对黄作孚颇为器重,欲拉拢他

健康知识 2025-04-12

明代沧州黄氏二贤是谁

明代沧州黄氏二贤指的是‌黄宗昌、黄宗庠兄弟 ‌,二人以‌学问、德行并重 ‌闻名,活跃于‌明末清初 ‌,在地方治理、文化传承领域贡献突出,被后世视为‌沧州士人典范 ‌。 · ‌黄宗昌 ‌:字鹤岭,明万历年间进士,曾任山西道监察御史。他性格刚直,‌弹劾权贵不避风险 ‌,因直言进谏触怒宦官集团,晚年归隐著书,留下《劳山志》等作品,记录地方风物与历史。其子黄培因文字狱被害,黄宗昌晚年全力营救未果

健康知识 2025-04-12

明代山东指哪里

明代山东主要指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管辖区域,覆盖今山东省大部分及辽宁部分地区,是南北交通枢纽 与军事战略要地 ,其范围比现代山东省多出辽东半岛 ,行政中心长期设于济南府。 行政建置与辖区划分 明代山东作为省级行政区,下设6府15州89县,涵盖今鲁、豫、皖、苏、冀交界地带。辽东都司(今辽宁辽阳)在洪武至永乐年间归山东管辖,形成“跨海而治”的特殊格局,直至明末因后金崛起逐渐脱离控制。

健康知识 2025-04-12

明代山东都司设置

明代山东都司是明朝在山东地区设立的最高军事管理机构,‌负责统辖卫所、防御倭寇、维护地方治安 ‌,其设置对巩固北方海防和加强中央集权具有重要意义。 ‌设立时间与背景 ‌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为加强地方军事控制,在全国推行都司制度,山东都司随之设立。其背景包括元末战乱后的地方治理需求,以及倭寇侵扰沿海的威胁。 ‌管辖范围与职能 ‌ 山东都司统辖山东全境及部分周边地区的卫所,如登州卫

健康知识 2025-04-12

明朝沧州黄氏二贤

我暂时没有找到明初沧州黄氏二贤的相关信息,但是我可以为您提供沧州的相关信息供您参考: 沧州长芦盐场的历史背景 长芦盐场的地位 :长芦盐场是明代盐业经济的重要基地,其生产的海盐质量优良,被誉为“广不如浙,浙不如淮,淮不如长芦”,是明清两代贡盐的唯一来源。 盐运使司的设立 :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立北平河间盐运司,后改名为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统辖全省盐政,长芦盐场因此得名。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为什么要烹杀常遇春的老婆

因嫉妒和无子嗣 朱元璋烹杀常遇春的老婆的原因是因为她是一个 妒妇 ,并且因为常遇春没有子嗣。这个故事在多个来源中都有描述,包括: 常遇春的老婆是一个妒妇,因为嫉妒而砍断了宫女的手,并给常遇春看,导致常遇春非常害怕。 常遇春没有子嗣,朱元璋为了帮助他,便命人杀了他的老婆,并将她的肉煮成汤,称为“妒妇汤”。 朱元璋为了安抚常遇春,将“妒妇汤”赐给常遇春和其他大臣享用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升为什么叫李善长

​​朱升并非李善长,二者是明初两位不同的重要谋臣​ ​。朱升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略奠定朱元璋基业,而李善长则是明朝首位丞相,辅佐朱元璋建立制度。部分史料混淆二人身份,实因历史记载的讹传或后人误读。 ​​核心贡献差异​ ​ 朱升的“九字方略”为朱元璋早期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强调韬光养晦;李善长则主理内政,制定礼乐官制,被誉为“开国萧何”。前者是战略家,后者是行政核心。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洪武年间为什么血洗山东

关于“朱洪武年间血洗山东”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并非确凿的历史事实。以下是对这一说法的详细解析: 民间传说与历史事实 民间传说 :民间流传着朱元璋因早年乞讨山东受辱,登基后下令血洗山东的故事。还有说法称朱元璋为了消除北方的潜在威胁,集中力量对付南方的敌人,因此对山东进行了大规模屠杀。 历史记录 :尽管在一些家族谱和方志中有关于“朱洪武血洗山东”的记载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杀功臣为啥没人造反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对功臣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但为什么没有引发任何反抗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先团结后打击 :朱元璋在诛杀功臣时,采取了一种策略,即先团结那些可团结的人去对付那些不团结的人,然后再对已经团结的人下手。这种策略使得他在诛杀功臣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削弱反对势力,而不会引起大规模的反弹。 掌握“帝王之术” :朱元璋掌握了“驭臣之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臣子

健康知识 2025-04-12

徐达为什么被赐死

徐达被赐死的主要争议集中在朱元璋的猜忌与“蒸鹅赐死”传说,但历史学者多认为其真实死因是病逝(背疽恶化),赐死之说可能源于后世对朱元璋诛杀功臣的联想。 朱元璋的猜忌与政治背景 朱元璋晚年对功臣极度不信任,徐达作为开国第一功臣(魏国公、右丞相),战功显赫且威望极高,引发朱元璋担忧其威胁皇权。虽未直接证据表明朱元璋下令处死,但徐达生前未被封王(死后追封中山王),侧面反映其受压制。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真杀山东人吗

朱元璋并没有真的杀山东人,这种说法更多是民间传闻和历史误解 。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政治方面 :元末明初,山东地区作为红巾军的重要根据地之一,与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处于敌对状态。在朱元璋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双方发生了多次激烈的战争。例如,1367年,朱元璋派毛贵进兵山东,攻克益都、济南等地;1368年,朱元璋又派徐达等北伐山东,与山东的元朝军队和地方势力进行了多次战斗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为什么是千古罪人

关于朱元璋是否为“千古罪人”的争议,需结合历史背景和多角度分析。以下是主要争议点及历史评价: 一、主要争议点 杀功臣与权力清洗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为巩固政权,大规模诛杀功臣,包括开国元勋和贪官污吏。例如通过“胡蓝之狱”处决功臣,设立锦衣卫进行残酷镇压,被后世视为“大屠杀”。此举虽维护了皇权,但也导致朝野人心惶惶,被视为“狡兔死,走狗烹”的典型。 文化压制与思想禁锢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到底霸占了多少女人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后宫规模庞大且充满争议。根据史料记载,其正式册封的妃嫔达21人,加上原配马皇后共22位配偶,但实际数量可能更多——孝陵陪葬的46名嫔御及部分未留名的女性,暗示真实数字远超官方记录​ ​。 ​​官方记载的配偶结构​ ​:马皇后作为唯一正妻地位无可撼动,其余21位妃嫔包括成穆贵妃孙氏、李淑妃、郭宁妃等,均见于《明史》及宫廷档案。她们多数出身官宦家庭,部分为政治联姻产物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真的残暴吗

朱元璋是否残暴是一个复杂且有争议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他的统治手段确实被一些人视为严厉和残暴,但也有许多人为他辩护,认为他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打击贪污腐败。以下是对朱元璋残暴与否的详细分析: 朱元璋的残暴行为 对官员的严厉惩罚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对贪污腐败的官员采取了极其严厉的惩罚措施,包括死刑、剥皮等酷刑。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在位的30年中,大约有15万贪官被杀。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最恨的三种人是谁

朱元璋最恨的三种人包括: 劝诫君主设立丞相之人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表示,任何敢有奏请设立丞相者,都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上书陈言大臣才德政事者 :对于在朝堂之上溜须拍马、夸耀大臣工作努力、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朱元璋会进行审讯并连带着其家人一起处罚。 姓陈的人 :朱元璋对姓陈的人有极大的厌恶,甚至曾下令将所有姓陈的男子代代为奴,女子世世为娼。 这些信息均来源于权威的历史文献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朱棣

嫡长子制度与政治稳定 朱元璋未将皇位传给朱棣,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综合政治制度、权力平衡与个人考量: 一、嫡长子继承制的制度约束 传统礼法观念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坚持“嫡长子继承制”以维护皇权稳定。该制度强调血统纯正性,认为嫡长子具备最符合礼法的行为规范。 皇标已逝,嫡长子缺失 朱标去世时,其嫡长子朱允炆在位,符合“父死子继”的原则。而朱棣虽为长子,但非嫡出,直接违背了制度规定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没杀的七个功臣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为了确保皇权的稳固,对开国功臣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许多功臣因此丧命。有七位功臣因各种原因得以幸免,他们分别是: 汤和 :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和亲家,他为人低调,不恋权位,主动辞去兵权并告老还乡,因此得以寿终正寝。 沐英 :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他战功赫赫,但朱元璋为了让他镇守边关,避免他参与朝堂纷争,因此他得以幸存。 郭英 :郭英是朱元璋的近身侍卫,且与朱元璋有亲戚关系

健康知识 202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