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没杀的七个功臣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为了确保皇权的稳固,对开国功臣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许多功臣因此丧命。有七位功臣因各种原因得以幸免,他们分别是:

  1. 汤和 :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和亲家,他为人低调,不恋权位,主动辞去兵权并告老还乡,因此得以寿终正寝。

  2. 沐英 :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他战功赫赫,但朱元璋为了让他镇守边关,避免他参与朝堂纷争,因此他得以幸存。

  3. 郭英 :郭英是朱元璋的近身侍卫,且与朱元璋有亲戚关系,他的姐姐是朱元璋的宁妃,因此他深受信任,并在朱棣谋反的同年病死。

  4. 耿炳文 :耿炳文是朱元璋专门留给朱允炆的防守型人才,他忠诚谨慎,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在朱棣起兵造反时,他是建文帝的得力干将。

  5. 邓愈 :邓愈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平日里为人低调谨慎,深得朱元璋的赞赏,但关于他是否被处死的信息不明确。

  6. 傅友德 :傅友德是明朝开国功臣,官至大将军,战功卓著,但他因涉嫌谋反被朱元璋处死。

  7. 冯胜 :冯胜也是明朝开国功臣,官至大将军,战功卓著,但他同样因涉嫌谋反被朱元璋处死。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邓愈、傅友德、冯胜、唐胜宗、陆仲亨、费聚、赵庸和廖永忠这七位功臣的具体命运,历史记载并不完全一致,有些可能只是被罢免或流放,而并非被处死。上述名单可能并非完全准确。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山东门神是哪两位

‌山东门神是秦琼(秦叔宝)和尉迟恭(尉迟敬德) ‌,两位唐代名将因忠勇护主的故事演变为民间驱邪纳福的象征。‌他们的形象常以武将装扮出现,贴于大门左右,寓意镇宅辟邪、守护平安 ‌,这一习俗在山东及北方地区尤为盛行。 ‌历史背景 ‌ 秦琼与尉迟恭均为唐初开国功臣,以骁勇善战闻名。据传唐太宗李世民因噩梦缠身,夜闻鬼魅呼号,遂命二人持兵器守于宫门两侧,此后夜夜安宁。百姓效仿此例,将二人画像贴于门上

健康知识 2025-04-12

山东二贤指的是谁

山东二贤是指宓子贱和巫马施 这两位先贤。以下是对他们的详细介绍: 宓子贱 字 :不齐 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 国籍 :鲁国 职业 :孔子弟子,曾任单父宰 主要成就 :以礼乐教化治理单父,三年不下堂,鸣琴而治,使单父物阜年丰,风淳俗美,成为后世地方官吏的楷模。 巫马施 字 :子期 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 国籍 :鲁国 职业 :孔子弟子,曾任单父宰 主要成就 :宓子贱离任后,巫马施继任单父宰,他勤勉政事

健康知识 2025-04-12

山东黄氏二贤是谁

暂时无法得知山东黄氏二贤是谁。不过我可以为您提供山东地区黄姓名人,具体如下: 黄世晔 生卒年 :1919年-2020年2月26日 籍贯 :江苏溧阳(原籍宜兴) 职业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主要成就 :中国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及拉丁美洲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撰有《中国历史选》等书。 黄士俊 生卒年 :1583年-1661年 籍贯 :广东顺德甘竹右滩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唯一没杀的功臣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大肆屠杀功臣,但汤和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朱元璋深厚的私人情谊以及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得以善终 ,成为少数几位逃过清洗的开国功臣之一。他不仅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在政治上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谨慎,最终以70岁高龄寿终正寝,并被追封为东瓯王。 汤和自幼与朱元璋关系亲密,二人不仅是同乡而且从小一起玩耍长大,这种深厚的情谊成为了汤和后来得以保全性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成年后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真的杀了徐达吗

没有 关于朱元璋是否杀害徐达的问题,历史记载和后世传说存在不同说法,但综合权威资料分析,徐达之死更可能为病逝而非被害身亡,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正史记载与官方结论 病逝说 正史《明史·徐达传》明确记载,徐达因“背疽(痈疽)病笃,遂卒,年五十四”,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去世。明廷追封其为中山王,赠三世王爵,并亲撰神道碑文称其“忠志无疵”,葬礼规格极高。 官方态度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杀功臣为什么没人造反

权力集中,监控严密 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却未引发大规模反抗,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权力高度集中与制度设计 废除宰相制度 朱元璋通过废除宰相职位,将军权、行政权集中于自己手中,功臣们虽位高权重,但实际无法调动军队或独立决策,直接削弱了其反抗能力。 锦衣卫与情报监控 设立锦衣卫作为特务机构,建立全国范围的监控网络,实时掌握功臣动态。功臣们的一举一动皆在朱元璋掌控之中,任何叛乱意图难以实施。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诛杀黄氏二贤是谁

朱元璋诛杀的“黄氏二贤”是元末明初的两位贤人黄泽和黄损 。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论述: 黄泽的背景与性格 :黄泽自幼聪敏好学,志向远大,常以天下为己任。他正直敢言,忧国忧民,曾因直言被贬,后隐居不仕。明洪武十七年,他被强召至京师,拜为翰林院编修,并参与纂修《太祖实录》。他为人介然方正,不随时俯仰,保持朴素节俭的平民生活,不肯趋炎附势。 黄泽的遭遇 :黄泽在朝为官期间,因直言进谏而触怒了朱元璋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屠杀山东是真的吗

​​朱元璋屠杀山东的说法缺乏确凿史料支持,更多是民间传说与历史误读的混合体​ ​。元末明初山东人口锐减的主因是战乱、瘟疫及自然灾害,而非系统性屠杀。但明军四次征伐山东确实造成大规模伤亡,加之山西移民的史实,衍生出“朱元璋复仇屠鲁”的野史叙事。 ​​民间传说的逻辑漏洞​ ​ 流传最广的“烙饼喂狗激怒朱元璋”和“尼姑寻亲遭拒”等故事,情节高度戏剧化且缺乏时间线佐证。例如常遇春被描述为执行屠杀的主将

健康知识 2025-04-12

黄氏二贤是谁

黄氏二贤通常指的是元代的两位贤能之士,具体人物可能因地域和历史记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福建泉州的黄泽 : 黄泽(1320年-1404年),字伯雨,又字叔润,号易直。元末明初泉郡城下(今福建泉州)人。 黄泽自幼聪敏好学、志向远大,常以天下为己任。元代咸淳二年(1266年)黄泽中丙戌科进士,官至两浙盐运使经历。 浙江义乌的黄溍 : 黄溍(1277年-1357年),字晋卿、文潜

健康知识 2025-04-12

明初沧州黄氏二贤

明初沧州黄氏二贤指的是明代初期沧州地区的两位杰出黄姓学者——黄淮与黄福,他们以清廉刚正、政绩卓著闻名,分别活跃于政治与教育领域,对明初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贡献显著。 黄淮:政坛砥柱 黄淮(1367—1449)是明成祖朱棣的重要辅臣,官至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他以直言敢谏著称,在靖难之役后协助朱棣稳定朝局,推动经济改革,尤其擅长财政管理,为“永乐盛世”奠定基础。其著作《黄文简公集》留存后世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为什么要烹杀常遇春的老婆

因嫉妒和无子嗣 朱元璋烹杀常遇春的老婆的原因是因为她是一个 妒妇 ,并且因为常遇春没有子嗣。这个故事在多个来源中都有描述,包括: 常遇春的老婆是一个妒妇,因为嫉妒而砍断了宫女的手,并给常遇春看,导致常遇春非常害怕。 常遇春没有子嗣,朱元璋为了帮助他,便命人杀了他的老婆,并将她的肉煮成汤,称为“妒妇汤”。 朱元璋为了安抚常遇春,将“妒妇汤”赐给常遇春和其他大臣享用

健康知识 2025-04-12

明朝沧州黄氏二贤

我暂时没有找到明初沧州黄氏二贤的相关信息,但是我可以为您提供沧州的相关信息供您参考: 沧州长芦盐场的历史背景 长芦盐场的地位 :长芦盐场是明代盐业经济的重要基地,其生产的海盐质量优良,被誉为“广不如浙,浙不如淮,淮不如长芦”,是明清两代贡盐的唯一来源。 盐运使司的设立 :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立北平河间盐运司,后改名为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统辖全省盐政,长芦盐场因此得名。

健康知识 2025-04-12

明代山东都司设置

明代山东都司是明朝在山东地区设立的最高军事管理机构,‌负责统辖卫所、防御倭寇、维护地方治安 ‌,其设置对巩固北方海防和加强中央集权具有重要意义。 ‌设立时间与背景 ‌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为加强地方军事控制,在全国推行都司制度,山东都司随之设立。其背景包括元末战乱后的地方治理需求,以及倭寇侵扰沿海的威胁。 ‌管辖范围与职能 ‌ 山东都司统辖山东全境及部分周边地区的卫所,如登州卫

健康知识 2025-04-12

明代山东指哪里

明代山东主要指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管辖区域,覆盖今山东省大部分及辽宁部分地区,是南北交通枢纽 与军事战略要地 ,其范围比现代山东省多出辽东半岛 ,行政中心长期设于济南府。 行政建置与辖区划分 明代山东作为省级行政区,下设6府15州89县,涵盖今鲁、豫、皖、苏、冀交界地带。辽东都司(今辽宁辽阳)在洪武至永乐年间归山东管辖,形成“跨海而治”的特殊格局,直至明末因后金崛起逐渐脱离控制。

健康知识 2025-04-12

明代沧州黄氏二贤是谁

明代沧州黄氏二贤指的是‌黄宗昌、黄宗庠兄弟 ‌,二人以‌学问、德行并重 ‌闻名,活跃于‌明末清初 ‌,在地方治理、文化传承领域贡献突出,被后世视为‌沧州士人典范 ‌。 · ‌黄宗昌 ‌:字鹤岭,明万历年间进士,曾任山西道监察御史。他性格刚直,‌弹劾权贵不避风险 ‌,因直言进谏触怒宦官集团,晚年归隐著书,留下《劳山志》等作品,记录地方风物与历史。其子黄培因文字狱被害,黄宗昌晚年全力营救未果

健康知识 2025-04-12

明朝山东黄氏二贤

明朝山东黄氏二贤指的是黄作孚和黄嘉善 。黄作孚为即墨黄氏六世祖,1553 年考中进士,拒绝严嵩馈赠而遭严党罢官,后致力于文物保护等。黄嘉善乃黄作圣之子,官至兵部尚书,在军事等方面颇有建树。 黄作孚,原名作父,字汝从,号訒斋。他在未中进士时,便以孝道闻名乡里,还为家乡做了诸多有益之事。1553 年,黄作孚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当时权奸严嵩当道,严嵩对黄作孚颇为器重,欲拉拢他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为何在十年后诛杀李善长?

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诛杀李善长,主要是出于对权力稳固和潜在威胁的考虑。李善长作为开国功臣,在明朝建立后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并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朱元璋性格多疑且对权力高度渴求,他担心李善长可能成为反对派领袖,威胁到皇权的稳定。李善长家族中的一些人曾与朱元璋产生矛盾,这进一步加深了朱元璋对他的不信任。最终,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将李善长满门抄斩,以此消除潜在威胁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为啥要杀李善长蓝玉

朱元璋杀李善长和蓝玉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巩固皇权,消除威胁。 李善长被杀的原因 权力威胁 :李善长作为开国功臣,地位显赫,影响力巨大,朱元璋担心其权力过大威胁到皇权。 胡惟庸案牵连 :李善长与胡惟庸有姻亲关系,胡惟庸案爆发后,李善长受到牵连,被认为是胡惟庸的同党。 私下借兵 :李善长曾私下向武将借兵,这让朱元璋担心他有谋反的意图。 与蓝玉勾结 :李善长与手握兵权的蓝玉有私下联系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杀没杀李善长儿子

杀了 根据历史记载,朱元璋确实杀害了李善长的儿子李善长之子李七,但他的其他子女(李方、李茂)因身份特殊(皇孙)得以幸免。以下是相关细节的梳理: 事件背景 李善长是朱元璋早期的重要功臣,曾担任韩国公、太仆寺丞等职,长期参与朱元璋的军事行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77岁的李善长退休后返回故里,却遭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处决,全家70余口被诛杀。 特殊待遇 李善长仅儿子李祺因娶朱元璋之女临安公主

健康知识 2025-04-12

朱元璋杀徐达和汤和了吗

朱元璋是否杀了徐达和汤和?徐达之死存在争议 (正史未明确记载其被诛杀,但野史多称朱元璋赐烧鹅致其病发身亡),汤和则因低调谦退得以善终 。两人命运差异的关键在于对皇权的态度及朱元璋的信任程度。 徐达的争议结局 作为朱元璋的发小和开国功臣,徐达晚年病重,正史记载其病逝,但民间传说朱元璋赐烧鹅(发物)加速其死亡。部分学者认为,徐达已无兵权且病入膏肓,朱元璋无需动手

健康知识 202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