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来凤的习俗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油茶汤 :来凤人喜欢喝油茶汤,制作时先用开茶油或菜油将茶叶、阴米(糯米蒸熟后散开晒干或阴干)、豆腐干、花生米、芝麻、核桃仁等炸酥,然后在锅里放猪油,加葱、姜、蒜等调料,掺水烧沸,放入炸酥的茶叶,盛一碗汤再泡进一些炸好的阴米、豆干、阴苞谷子(将八成熟的玉米粒阴干后用沙锅炒酥即成)、花生、核桃仁等和汤一起吃,且不用汤匙、筷子。这一习俗至今仍广泛流传,有“三天不喝油茶汤,头昏眼花心发慌”的说法。
-
赶年 :土家族过“赶年”的习俗由来已久,明朝嘉靖年间,土司王奉旨赴东南沿海抗击倭寇,由于出征恰逢年关,为不延误时机,土司王命令土兵提前过年,从此,土家过“赶年”这一习俗便保留了下来。
-
三棒鼓 :来凤三棒鼓是湖北恩施市的一个特色曲艺表演,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地的表演技巧都是祖传的,表演绝活也是很精彩,演唱内容为即兴表演,表演形式也是很有特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
腊八节 :每年的腊八节,象征着农历新年的临近,对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的土家族人而言,这一天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团聚与热闹的象征。于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相聚在这片青山绿水之间,欢声笑语汇聚成独特的乡村年味。此时,火锅旁的糍粑与油茶汤香飘四溢,为这个冬天注入了温暖与希望。
-
春节 :正月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人们全身穿新,亲友往来相贺。十五日闹元宵。从初一到十五城乡玩灯,以十五日夜最盛。土家人则从初三到十五之夜,男女齐集摆手堂,鸣锣击鼓,欢跳摆手墓前,叫挂青。
-
端午节 :五月五日端午节,是日悬艾蒿、菖蒲于门,饮雄黄酒,以雄黄点小儿额及手足心。据说可以避疫。这天还采百草煎水洗澡,据说洗后不生疮。还要捣蒜合雄黄水,遍洒门户周围及角落,据说可避蛇虫。有的地方在吃完年饭后,全家老小背上衣服、被子等,满山坡奔跑躲藏。据说也是为纪念祖先吃了年饭就逃难,以后也相沿成习。
-
婚俗 :土家人曾有“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烛,娶蛔之家三日不举乐”的古老风俗。在婚姻制度上,曾有“同姓为婚”的习惯。凡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还骨种。无论年龄差别大小,只要有姑家之女长十余岁,必待舅氏之子成人才婚配的风俗。还有兄亡收嫂,弟亡收弟媳,称为“坐床”的习惯。土家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原来是比较自由的。在唱歌跳舞时,彼此爱慕,得土老司许可,即可订婚结婚。当时,女家不取聘财,男家不索厚奁。
-
非遗项目 :来凤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地龙灯、摆手舞、土家三棒鼓、打安庆等,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土家人民的智慧,也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恩施来凤地区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展示了当地人民对于传统节日和习俗的重视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