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荆州正全力打造“华中预制菜之都”,并已形成超120亿元产业规模,目标“十四五”末冲刺500亿级产业集群。其核心优势在于农业资源禀赋(如全国每4只小龙虾有1只产自荆州)、政策扶持(专项财政资金+产业研究院)及头部企业聚集(安井、锅圈等556亿元项目签约),构建了从原料到冷链的全产业链生态。
1. 产业基础与规模
荆州作为农业大市,淡水产品产量连续28年全国第一,拥有荆州鱼糕、公安牛肉等特色食材,2022年规模以上预制菜企业达69家,总产值120.76亿元。依托“八好”优势(食材、物流、品牌等),预制菜产业纵向成链、横向集群,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2. 政策与平台支撑
政府出台《预制菜产业十条扶持政策》,每年安排近千万元专项资金培育品牌,建设国家级农产品交易集散基地和华中预制菜产业园。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参与研发,推动标准化生产与技术创新,确保产品安全与品质提升。
3. 市场潜力与龙头企业
以荆州为中心,500公里半径覆盖3亿人口消费市场。安井食品、中膳集团等头部企业投资建厂,聚焦小龙虾、淡水鱼等品类,年产能规划超20万吨。冷链物流网络(如40亿元智慧冷链产业园)破解仓储配送瓶颈,加速“荆州味道”全国渗透。
4. 挑战与未来方向
需进一步提升产品品类精细化(如即食型与即烹型平衡)、冷链覆盖率及品牌溢价能力。通过科技赋能(如辐照灭菌技术)和跨区域合作,荆州有望成为华中预制菜产业核心枢纽。
当前,荆州预制菜产业已从“新风口”迈向“新蓝海”,其发展模式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消费者可期待更多兼具便捷与地域特色的“荆州制造”预制菜走向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