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被称为“八桂大地”的由来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名称起源与文献记载
-
最早出处
“八桂”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番禺东经》:“番禺之西,八桂成林。” 这里描述的是古代番禺(今广东广州)以八株桂树成林著称,但“八桂”最初并非专指广西。
-
后续演变
-
晋代郭璞《游天台山赋》中延续“八树成林”的意象,强调其规模宏大;
-
南朝梁代沈约《齐司空柳世隆行状》以“八桂”代指广西,成为文人墨客的常用喻体;
-
唐代后,“八桂”逐渐固定为广西的代称,与“岭南西道”“广南西道”等古称并称。
-
二、地理与物产因素
-
自然环境
广西地处岭南,气候适宜,历史上盛产桂树,尤其是药用桂花和观赏桂花。桂林因“桂林八树”闻名,成为“八桂”的核心象征。
-
经济与文化载体
桂林作为古代广西的政治、经济中心,长期作为省会(明代起至清朝末年),其地位进一步强化了“八桂”的地域指向。
三、历史与行政区划演变
-
官方文书的固定
明代《大明一统志》首次将“八桂”作为广西境内桂林府的郡名记载,标志着这一称谓的官方认可。
-
文化符号的扩散
随着文人游记、诗词的传播,“八桂”逐渐超越地理范畴,成为广西整体形象的文化符号。
总结 :广西被称为“八桂大地”是自然地理特征(桂树成林)、历史文献记载(《山海经》及文人喻体)与行政区划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桂林作为核心载体,长期占据省会地位,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称谓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