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
河洛面,也被称为饸饹面,是一种源自 河南省洛阳市 的传统特色面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由一位名叫“陈某”的汉族农民发明。由于材料简单、制作方便且口感独特,河洛面逐渐在当地流行起来,并在20世纪50年代被列为全国重点农产品之一,在全国广泛推广。
尽管有说法认为河洛面的发源地是山西曲沃县,但多个来源指出,河洛文化以洛阳为中心,且河洛面的正宗发源地应算作山西一带,尤其是晋南地区。不过,这些说法的权威性和准确性较低。
综合以上信息,河洛面的发源地应为 河南省洛阳市 。
河洛面,也被称为饸饹面,是一种源自 河南省洛阳市 的传统特色面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由一位名叫“陈某”的汉族农民发明。由于材料简单、制作方便且口感独特,河洛面逐渐在当地流行起来,并在20世纪50年代被列为全国重点农产品之一,在全国广泛推广。
尽管有说法认为河洛面的发源地是山西曲沃县,但多个来源指出,河洛文化以洛阳为中心,且河洛面的正宗发源地应算作山西一带,尤其是晋南地区。不过,这些说法的权威性和准确性较低。
综合以上信息,河洛面的发源地应为 河南省洛阳市 。
河南省的四大名山通常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的山脉,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信息,四大名山分别为: 一、嵩山 地位 :五岳之一,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佛教、道教圣地。 特色 :包含少林寺、嵩阳书院等历史遗迹,拥有天然地质博物馆和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二、白云山 地位 :洛阳嵩县境内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 特色 :以“人间仙境”著称,拥有黑龙潭瀑布、玉皇阁等景观
河南名山排名中,太行山凭借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稳居前列,尤其以“南太行”段最为惊艳——奇峰险峻如刀劈斧削、峡谷幽深似水墨画卷,更因流水滋养形成罕见的瀑布群与生态奇观,堪称中原山水之魂。 自然奇观冠绝中原 太行山南麓横跨安阳、焦作等多地,拥有太行大峡谷、青天河等标志性景点。峡谷纵深达千米,红岩绝壁与飞瀑流泉交织,春季山花漫野,秋季层林尽染,四季皆成画卷
河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农产品产量常年稳居全国前三 ,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1343.9亿斤(约6719.37万吨),连续8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其中小麦、玉米、花生等核心作物贡献突出。蔬菜产量突破8000万吨 ,肉类总产量超670万吨,禽蛋、牛奶等畜牧业产品持续增长,形成“农业>牧业>林业>渔业”的产业格局。 粮食生产优势显著
河南省近十年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 1300亿斤以上 ,具体表现如下: 一、近年产量概况 2024年 河南省粮食总产量达 1343.9亿斤 ,居全国第二位,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其中,夏粮产量757.14亿斤,较上年大幅增长47.13亿斤,占全国夏粮增量的65.0%。 2023年 全省粮食总产量为 1336.4亿斤 ,连续5年超1300亿斤。 2022年 实际产量达 1308.8亿斤
1343.9亿斤 根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的数据,2024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为 1343.9亿斤 ,稳居全国第二位。这一数据较上年增长1.4%,其中夏粮产量757.1亿斤,增长6.6%。 补充说明: 河南省已连续8年粮食总产量超13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略有下降(16165.7万亩,减少12.2万亩),但通过技术改进和面积优化实现了产量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河南省粮食产量最多的城市是 周口市 ,其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近年粮食产量数据 2022年数据 周口市粮食总产量为 186.48亿斤 (约合932.4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1/7,有“中国粮仓看河南,河南粮仓看周口”之称。 2024年数据 周口市粮食总产量达到 912.48万吨 ,位居全省第一。 二、主要粮食产区特点 自然条件 :周口
河洛面的制作注重比例和技巧,面粉与水的比例为25:9,加盐可增加筋道。以下是具体步骤: 准备食材 :面粉400g、盐适量、油适量、熟肉末、葱段、蒜片、老抽、老陈醋、西葫芦等。 和面 :用凉水和面,揉成比饺子面稍软的面团,醒制30分钟。 制作卤料 :炒锅加油,炒香葱姜蒜,加入西葫芦、肉末翻炒,加入老抽炖煮,制成卤料备用。 压面 :将醒好的面团分成3份,用饸饹机压制成面条,煮熟捞出。 组合
河南小麦实割实测现场是确保夏粮产量数据真实、科学的核心环节,通过“测规内一穗不少收,测规外一穗不多收”的精准操作与“天空地”一体化科技监测,实现亩产误差小于1公斤的惊人精度 。 科学抽样与人工实测 河南作为全国夏粮第一大省,采用“直线法”等距选取4704个样方地块,每个地块收割3个10平方尺的圆形样本,严格遵循“颗粒归仓”原则。若少收一穗麦,亩产将减少0.3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