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标志着炎热夏季的结束和凉爽秋季的开始,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天气由湿热转为干燥。此时,农作物进入成熟期,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的说法,同时人们开始调整饮食起居以适应季节变化。
-
气温变化明显
处暑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方冷空气开始活跃,白天依然炎热,但早晚明显转凉,温差可达10℃以上。南方部分地区可能仍有短暂高温(“秋老虎”现象),但整体热度减弱。 -
降水减少,空气干燥
夏季的潮湿闷热被秋高气爽取代,湿度下降,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裂等问题。华北等地可能出现“秋旱”,需注意农田灌溉。 -
农事活动关键期
北方玉米、水稻等作物进入灌浆成熟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南方晚稻抽穗扬花,农民需防范病虫害。此时也是采摘棉花、晾晒谷物的繁忙时节。 -
养生重点转变
饮食宜少辛多酸,多吃百合、银耳等润燥食物,避免贪凉。早睡早起可顺应阳气收敛,适当运动如登山、慢跑能增强免疫力。
处暑是夏秋过渡的重要节点,关注天气变化、科学安排农事与生活,能更好地迎接金秋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