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的名称和城市概况如下:
一、名称含义
-
“阜” :指小丘陵,源于地形特征。阜阳地处皖西北大平原北部,地势相对较高,故以“阜”命名,象征“土丘”。
-
“阳” :指山之南、水之北,阜阳位于颍河以北,因此得名“阳”。
-
综合解释 :阜阳可理解为“山丘之地,阳光之城”,体现了古人对地理环境的直观认知。
二、地理位置
-
行政区划 :安徽省下辖地级市,古称汝阴、顺昌、颍州,辖区包括3个区、4个县、1个市,总面积101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14.1万人。
-
地理坐标 :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平原南端,东邻淮南市,南接六安市,西北与河南周口、信阳等市接壤。
三、历史沿革
-
早期名称 :东汉时期,汉顺帝封刘显为“阜阳侯”,其封地包括今阜阳境内黄岭镇,为阜阳名称的最早记载。
-
名称演变 :清朝雍正年间设阜阳县,后因“阜”字较生僻,改为“颍州”,并沿用至现代。
-
行政区划调整 :1970年设立阜阳市,成为地级市。
四、城市特色
-
地形特征 :全境属平原地形,地势平坦,但北部和东北部略有起伏。
-
经济地位 :是长三角一体化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区域重点城市,也是淮河生态经济带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
阜阳的名称蕴含了丰富的地理与人文内涵,其发展历程与区域经济格局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