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10个征兆包括消化道不适、黄疸、疲乏无力、肝区疼痛、肝肿大、皮肤黝黑、腹水、脾肿大、出血倾向和肝昏迷。这些症状可能单独或组合出现,早期识别有助于及时干预,避免病情恶化。
- 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等是乙肝早期常见表现,易被误认为肠胃问题。
- 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是肝功能受损的典型信号,多见于急性肝炎或病情加重时。
- 持续疲乏:即使充分休息仍感全身无力,可能与肝脏代谢功能下降有关。
- 肝区隐痛:右上腹或右肋部胀痛,活动后加重,提示肝脏炎症或肿大。
- 肝肿大:触诊或影像检查可发现肝脏体积增大,慢性肝炎患者质地可能变硬。
- 皮肤异常:肝掌(手掌红斑)、蜘蛛痣或面色晦暗,与激素代谢紊乱相关。
- 腹水形成:腹部膨隆如蛙腹,常见于肝硬化晚期,伴随腹胀和呼吸困难。
- 脾脏肿大:门静脉高压导致脾功能亢进,可能引发贫血或出血倾向。
- 异常出血:牙龈出血、鼻衄或皮下瘀斑,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 意识障碍:肝昏迷前期可能出现嗜睡、定向力丧失,需紧急救治。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快进行肝功能、乙肝五项及影像学检查。日常需避免饮酒、规律作息,并遵医嘱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