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指的是农历二月,又称杏月、仲春,是春季的第二个月份。这个时节气温回暖、百花初绽,尤其以杏花开放为标志性特征,因此得名"花月"。
-
节气特征
花月包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惊蛰时春雷始鸣,万物复苏;春分则昼夜平分,标志着春季正式进入旺盛期。此时江南地区常有"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朦胧美景。 -
传统习俗
• 花朝节:农历二月十二(部分地区为十五)的百花生日,民间有赏红、祭花神等习俗
• 春社日:祭祀土地神的传统节日,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 龙抬头:二月初二理发祈福的民俗,寓意辞旧迎新 -
物候现象
• 植物:杏花、李花相继开放,柳树抽新芽
• 动物:燕子北归,蜜蜂开始采蜜活动
• 农事:华北"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春耕谚语 -
文化意象
在古诗词中,花月常象征生机与希望。杜甫"二月已破三月来"点明季节更替,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则描绘了江南花月的烟雨意境。
此时节需注意"倒春寒"现象,建议采用"春捂秋冻"的穿衣原则。这个充满生机的月份,既是踏青赏花的好时机,也承载着农耕文明对丰收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