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原句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具体内容为:
晏子使楚,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解析:
-
典故背景
晏子为齐国使节出使楚国,楚王以齐人皆善盗为由挑衅。晏子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既指植物因地理环境变化而变异,也暗含齐人本质不变、楚国环境导致行为改变的寓意。
-
核心寓意
同一物种因环境差异(如气候、土壤)会表现出不同特性,强调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关键作用。
-
相关背景补充
淮南、淮北气候差异显著,淮南温暖湿润适合橘类生长,淮北寒冷干燥则不适宜,故橘树易变异为枳树。晏子借此比喻齐人本质与楚国环境无关,楚王听后自认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