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春词三首·其二》是唐代诗人姚合笔下描绘扬州春日盛景的经典之作,以“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的夸张笔法,生动展现了扬州城的绚烂春色与历史沧桑感。 诗中不仅捕捉了竹风、花露、鸟鸣等自然意象的灵动之美,更通过尾联“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的深沉慨叹,暗含对统治者奢靡误国的讽喻,使作品兼具写景抒情与历史反思的双重意蕴。
-
极致的春光渲染:首联以“满郭是春光”总括扬州春意之浓烈,连街道尘土都仿佛沾染花香,通过嗅觉与视觉的夸张描写,将春光的明媚推向极致。颔联“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进一步以细节刻画竹林清风、花间露珠的细腻触感,展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
-
动静相生的画面感:颈联“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以鸟鸣的清脆与山夫的欢畅,打破静谧,形成声色交织的动态场景。这种由静到动的转换,既丰富了诗歌的层次,也暗喻诗人对自由野趣的向往。
-
历史讽喻的深刻性:尾联笔锋陡转,借隋炀帝在扬州亡国的典故,将眼前美景与历史悲剧并置,警示繁华背后的政治危机。姚合以“可怜”二字含蓄表达忧患意识,使诗作超越寻常写景,成为晚唐社会现实的隐喻。
扬州的美景在姚合诗中既是感官的盛宴,也是历史的镜鉴。读此诗时,不妨细品其语言之精妙与立意之深远,感受唐代诗人如何以诗笔记录城市风华与时代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