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菜被称为“本帮菜”,主要是因为这些菜肴源自上海本地,反映了上海地区的饮食文化和烹饪传统。以下是关于“本帮菜”名称由来的详细介绍:
“本帮菜”名称的由来
- 定义:所谓“本帮”,即本地,指以上海本地百姓饮食为基础,吸取其他菜系长处,结合本地消费者口味习惯改良而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菜系。
- 历史背景:在20世纪初,上海汇聚了苏、锡、宁、徽等多个地方风味的菜品,为了区分这些外地菜,上海人将自己本地的风味菜品称为“本帮菜”。
上海本帮菜的特点
- 浓油赤酱:在烹制过程中多放调料,如糖、老抽、生抽、面酱等,以红烧、煨、炖为主,使食物颜色及味道浓郁。
- 口味:咸淡适中,保持原味,醇厚鲜美,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
发展历程
- 早期阶段:最初是本地乡村中的农家菜,原料主要取用本地生产的鱼虾蔬菜,制法以红烧、蒸、煨、炸、糟、生煸为主。
- 成型阶段:1843年上海开埠后,本帮菜开始快速发展,以满足都市餐饮需求。
- 成熟阶段: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逐渐成熟,发展成为我国菜肴体系中的一个著名派别。
- 新兴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改革,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迎来迅速发展,菜肴体系得到丰富。
通过了解“本帮菜”的名称由来、特点及其在上海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领略到上海美食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