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市名称的由来可综合历史记载和民族文化因素进行解释,主要包含以下两种权威说法:
一、源于古肃慎族祈福语的汉译
-
语言起源
长白山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可追溯至约7000年前,当时居住着肃慎族等少数民族。肃慎族有祭天祈福的传统,其原始语言中“茶啊冲”是表达“上天保佑、风调雨顺”的祈福语。
-
名称演变
随着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肃慎语逐渐被汉语吸收。因发音相近,“茶啊冲”被汉译为“长春”,并取代了原有的“喜都”成为地名。
二、与行政机构设置相关
-
清朝时期的行政设置
1800年(清嘉庆五年),清朝在吉林地区设立长春厅,作为地方行政机构。因办公地点选在今新立城,故以“长春厅”命名该区域,逐渐演变为城市名称。
-
名称延续性
长白山地区在清朝中叶之前已存在“长春厅”的行政设置,长春作为府名最早可追溯至此时,与城市名称的演变存在关联。
其他说法辨析
-
植物说 :部分传说提到长春因月季花得名,但缺乏历史文献依据,且月季花并非本地原生植物。
-
气候说 :虽然长春气候相对温和,但“春城”之称更多是现代对气候的描述,并非名称由来。
长春市名称主要源于古肃慎族语言的汉译,同时与清朝时期的行政设置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