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
水稻育秧基质调酸是必要的,主要原因及调酸要求如下:
一、调酸的必要性
-
抑制病原菌生长
立枯病菌等病原菌在碱性环境中易繁殖,将基质pH值调至4.5左右可有效抑制其生长,降低立枯病发病率。
-
促进营养元素吸收
酸性环境能增强秧苗对磷、铁等养分的吸收效率,提升幼苗生长势。
-
增强抗逆性
调酸后的微酸环境可提高秧苗对低温等逆境的耐受性。
二、调酸的pH值范围
-
最佳pH值 :4.5-5.5
此范围可保证秧苗根系健壮,苗高适中,干重高且抗立枯病。
-
过高或过低的危害
-
pH值低于5易导致育秧失败;
-
pH值高于6.8会抑制秧苗生长,增加立枯病风险。
-
三、调酸方法与注意事项
-
原料选择
推荐使用秸秆、稻壳、粪便发酵后的有机基质,确保腐熟完全以避免病菌污染。
-
调酸剂选择
-
优先选用安全、长效的酸性调酸剂,避免使用浓硫酸等腐蚀性强的物质。
-
工业化基质可添加硫磺粉或硫酸亚铁粉进行调酸,但需控制用量以防烧苗。
-
-
操作规范
调酸后需充分拌入基质并充分晾晒,确保酸碱均匀分布。
四、调酸与育苗管理
-
消毒措施 :调酸后需对基质进行高温消毒,防止残留病菌。
-
监测与调整 :定期检测pH值,根据实际情况微调至目标范围。
调酸是水稻育秧的关键环节,需结合科学方法和精细管理,以保障秧苗健康生长和高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