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和冬季的临近。其核心含义和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
时间定位
寒露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95°,属于酉月结束、戌月起始的节点。
-
气候特征
气温显著下降,比白露时更低,早晚温差加大,地面露水更冷,接近凝结成霜的状态。
二、自然现象与物候表现
-
植物与动物反应
-
植物进入深秋状态,菊花盛开(“菊开九重”),荷叶枯败。
-
动物行为变化显著,如大雁南飞(一候)、候鸟迁徙活跃。
-
-
农事活动提示
传统农耕文化中,寒露是播种冬小麦的关键时期,需抓紧播种以获取丰收。
三、节气意义与养生建议
-
季节转换信号
南岭及以北地区已全面进入秋季,东北、西北地区则进入冬季前期,需做好防寒准备。
-
养生建议
-
注意早晚保暖,避免受凉引发感冒;
-
适当进行散步、太极等温和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
寒露作为秋季的重要节气,既反映了自然气候的演变,也承载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和养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