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说新语·德行》中“范宣年八岁”的注释,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人物背景
范宣,字宣子,陈留(今河南陈留东北)人,东晋时期名儒,以崇尚儒家经典、生活节俭、品行高洁著称。他博综群书,在东晋老庄之学盛行的背景下仍坚持儒学传承,后任太学博士、散骑郎,但多次推辞高官厚禄。
二、核心事件
-
伤指哭诉
八岁时在后园挖菜时误伤手指,因想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所毁伤”(《孝经》原句),而非疼痛本身而大哭。
-
拒受绢帛
韩豫章(字康伯)赠以百匹绢绸,范宣初拒受,后经韩康伯以“人宁可始妇无裈也”(意为宁可妻子无衣无食,不可毁伤身体)劝说,方笑而接受。
三、性格特点
-
孝行 :以儒家伦理为行为准则,甚至以生命捍卫孝道。
-
廉约 :多次拒绝不义之财,如百匹绢减至一匹仍不接受。
-
机敏 :能理解韩康章的用意,最终接受绢帛。
四、历史评价
范宣年八岁事件成为后世传颂的孝行典范,体现了东晋时期士大夫阶层对儒家道德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