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小柴胡汤
唐容川作为清代中西贯通的医学名家,其经典方子主要出自《血证论》,以下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剂及解析:
一、核心经典方剂
- 炙甘草汤
- 组成 :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麦冬、麻仁、阿胶、大枣。 - 功效 :此方以“中焦取汁,变化而赤”为理论核心,通过姜枣参草滋养中焦以生血,桂枝温通心阳化气,生地、麦冬、麻仁滋阴润燥防止桂枝伤血,阿胶补血潜藏于血脉。被公认为补血之要方。
- 小柴胡汤
- 组成 :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大黄、桃仁、丹皮、苏木。 - 功效 :达表里、升清降浊,主治少阳病证。方中参、枣、甘草补中气,黄芩、半夏降浊火,柴胡、生姜升清阳,调和三焦。
二、其他代表性方剂
-
黄连泻心汤 (口苦证):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加黄连,主治胆热证。
-
甲己化土汤 (口甜证):白术、甘草加天花粉、茵陈、黄芩,用于脾热证。
-
犀角地黄汤 (温毒发斑):犀角(现用水牛角代)、地黄、芍药、牡丹皮,主治热入血分证。
三、学术贡献
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出“治血四法”:
- 止血法 :如“阳不摄阴”用甘草干姜汤,“瘀血不行”用血府逐瘀汤。2. 补血法 :以炙甘草汤为代表,强调“补血先治气”。3. 消瘀法 :针对血瘀证,如“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4. 宁血法 :通过滋阴降火实现血液安定,如小柴胡汤加黄连平抑胆热。
四、理论特色
唐容川强调“血证”与气虚、血瘀、阴虚等病理机制密切相关,其方剂多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为原则,对后世中医临床影响深远。
以上方剂及理论均出自《血证论》,建议结合具体病症咨询中医师调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