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不是入伏的第一天,二者在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具体区别如下:
一、基本定义不同
-
大暑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7月22日或23日左右,标志着夏季高温达到巅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之一。
-
入伏
是中国传统节气中三伏天的开始,具体日期每年不同,通常出现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时间范围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
二、时间顺序关系
-
夏至→入伏→大暑
三伏天的起始日(入伏)通常在大暑节气之前10-12天,而大暑多处于中伏阶段。例如2021年,入伏为7月21日,大暑为7月22日。
三、三伏天划分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
-
初伏 :从入伏开始至小暑前结束(约10天);
-
中伏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至大暑前结束(通常10-20天);
-
末伏 :从小暑后第一个庚日开始,至立秋前结束(约10天)。
四、补充说明
-
高温时段
大暑虽处于三伏天中,但中伏才是全年最热的阶段,此时段阳光直射强烈,湿度较高。
-
节气与三伏天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反映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三伏天是依据气温变化划分的时段,两者分属不同历法体系。
大暑与入伏在时间上既不重合也不相邻,大暑通常出现在入伏后的中伏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