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平分、气温回升、倒春寒
春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具有以下显著特征和现象:
一、天文现象
-
昼夜平分
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几乎等长,各为12小时。北极点开始极昼,南极点进入极夜。
-
太阳方向
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这一现象在春分和秋分两天出现。
-
太阳高度角
赤道地区太阳高度角最大,随着纬度升高,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二、气候特征
-
气温回升
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至0℃以上,进入春季。但北方部分地区仍可能受冷空气影响出现倒春寒。
-
降水变化
-
江南地区进入春季降水增多阶段,出现“桃花汛”;
-
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降水较少,需防范春旱。
-
-
风沙天气
西北大部、华北北部等地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多风扬沙天气,沙尘暴多见于4月但3月次之。
三、自然与生态现象
-
植物生长
杨柳发芽、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盛开,形成“樱前线”由南向北推进的景观。
-
动物活动
南方春雷响起,冬眠动物苏醒,蛇类开始活动。
-
特殊习俗
-
竖蛋 :民间通过竖蛋测试平衡能力,与地轴倾斜角度有关;
-
樱花绽放 :日本等地樱花因温度和日照适宜,常在春分前后盛开。
-
四、时间与天文意义
-
节气定位 :春分平分春季3个月,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
太阳运动 :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北半球昼长逐渐超过黑夜。
以上现象共同勾勒出春分作为春季分界点的多重特征,既有天文现象的精确性,也包含气候、生态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