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山国古城,多朝治所
石家庄东垣遗址的来历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是石家庄城市历史的发源地,其历史演变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战国时期中山国古城
-
起源与建设
东垣最早为战国时期中山国的重要城邑,始建于公元前381年左右,是中山国在滹沱河南岸设立的都城。其位置位于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北部,北临滹沱河,西扼井陉口,是中山国继灵寿都城后的重要战略据点。
-
战略地位
东垣是战国七雄夹缝中的千乘之国中山国的核心城市,赵武灵王攻占后改称“东垣”,意为“真正安定”。其军事价值体现在“赵之攻燕,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军于东垣矣”的军事史记载。
二、秦汉时期的东垣
-
秦置东垣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21年设立东垣县,作为恒山郡治所,开启东垣作为政治、军事中心的历程。
-
汉代发展与更名
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平定叛乱后,因东垣易守难攻,于公元前197年将其更名为“真定”,取“真正安定”之意。此后,东垣长期作为常山郡、真定国都,直至三国时期曹魏迁都洛阳。
三、历史沿革与现代意义
-
名称演变
东垣先后被称为“东垣”“真定”“常山”,名称变化反映了其作为战略要邑的多次更迭。
-
文化价值
东垣是石家庄市历史文化的根脉,孕育了丰富的历史记忆。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建成东垣古城遗址公园,成为市民精神寄托的文化地标。
-
学术研究价值
2024年,东垣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刷新了学术界对汉代郡国城市制度的认知,成为研究战国至汉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东垣遗址见证了从战国中山国到汉代的辉煌与变迁,是石家庄城市发展的历史根基,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