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满芒夏暑相连”是二十四节气歌中描述夏季的精华句,包含六个节气,具体特点如下:
一、节气顺序与时间
-
立夏 (5月5/6日)
夏季开始,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东南,太阳到达黄经45°。
-
小满 (5月20/22日)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斗指甲,太阳到达黄经60°。
-
芒种 (6月5/6日)
有芒作物成熟,进入收割和播种高峰期。
-
夏至 (6月21/22日)
夏季中点,白昼最长,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
小暑 (7月7/8日)
天气开始炎热,但未达最高温,南方平均气温约26℃。
-
大暑 (7月22/23日)
一年中最热时期,进入中伏,气温可达40℃以上。
二、气候特征
-
小满至芒种 :高温高湿,进入伏旱期,需防范霉变和强对流天气(如暴雨、雷电)。
-
小暑至大暑 :气温持续上升,湿度加大,南方进入盛夏,北方气温波动更显著。
三、物候与农事
-
小满 :麦类作物进入灌浆期,需关注墒情。
-
芒种 :需忙于夏种夏收,南方水稻播种,北方小麦收割。
-
大暑 :中伏前后,需防范高温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文化内涵
-
节气歌意义 :通过“夏满芒夏暑相连”串联夏季节气,反映农事活动与自然规律的紧密关系,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总结。
-
民俗关联 :小满有祭车神、吃野菜等习俗,大暑则需注意防暑降温。
以上特点共同勾勒出夏季从初热到酷暑的完整气候与物候图景,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节律的精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