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具有以下特点:
一、气候特征
-
气温升高
约20℃以上,南方地区已进入夏季,北方大部分地区仍属暮春,低海拔河谷地区气温可达24℃以上。
-
降雨增多
南方雨季开始,北方春旱结束,雨量逐渐增多,南方多暴雨、雷雨,北方则需防范春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
湿度变化
随降雨增多,空气湿度显著提升,形成闷热天气。
二、物候现象
-
生物活动活跃 :蝼蝈鸣叫、蚯蚓出土、王瓜生长,青蛙开始鸣叫,植物进入快速生长期。
-
农作物生长关键期 :春播作物如小麦、油菜进入灌浆期,夏播作物需水量增加。
三、农事活动
-
播种与管理 :春播作物进入灌浆阶段,夏播作物如水稻需水量大,需加强灌溉管理。
-
丰收预期 :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预示年景基本定局,形成“夏收看夏”的农谚。
四、文化习俗
-
吃蛋习俗 :部分地区通过吃蛋预防夏季疲劳,儿童会进行斗蛋游戏。
-
健康调整 :减少油腻食物,增加蔬果摄入,适应夏季高温。
-
祭祀活动 :部分地区举行祈雨、祈福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五、节气意义
立夏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循环的转折点,南方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北方仍需应对春旱。其核心内涵是万物繁茂、生长旺盛的自然现象,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注:气候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22℃作为夏季起点,但传统节气仍以太阳到达黄经45°(公历5月5/6日)为划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