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雨水多吗

根据近年气象数据,西安的降水量呈现明显变化趋势,需结合不同时段综合分析:

一、近年降水量变化特征

  1. 总体趋势

    西安自1961年以来的平均年降水量呈缓慢增长趋势,21世纪以来变化尤为显著。2021年9月和2025年3月的降雨量均创下1961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新高,分别比历年同期偏多1.8倍和近8倍。

  2. 季节分布

    • 冬季 :受高原槽东移影响,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雨雪季,但降水量较少,尤其是高海拔山区。

    • 春季 :2021年以来春季降水量增加显著,暴雨频率和强度均有所提升。

    • 秋季 :2021年9月降雨量创纪录,但2025年秋季尚未出现极端降水事件。

二、近期天气情况

  • 2025年3月 :受高空槽及冷空气影响,3月14日至16日出现降水降温过程,平原地区小雨,山区雨夹雪或小到中雪,气温下降幅度达8℃左右。

  • 2021年9月 :降雨量达251.4毫米,是1961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最多年,但属于夏季降水异常。

三、与历史对比

  • 历史同期对比 :2021年9月、2025年3月的降水量均显著高于历史同期,但2021年属于夏季降水异常,2025年则是冬季降水异常。

  • 区域差异 :蓝田、临潼等高海拔地区降水量显著高于关中平原,如2021年9月蓝田降雨量是长安的2.2倍。

四、未来天气趋势

  • 短期 :2025年3月降水过程已结束,4月气温回升,但仍需关注山区道路结冰和短时强降水对交通的影响。

  • 长期 :气象局预测2025年秋季可能再次出现多雨天气,但具体过程需结合实时监测。

西安近年降水量整体偏多,但需注意季节差异和区域不同,尤其是山区易受天气系统影响出现极端降水。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今年陕西雨水为什么那么多

今年陕西雨水较多的原因可从气象因素和地形特征两方面综合分析: 一、主雨带北移与副高南移影响 主雨带北移 2024年夏季,我国主雨带持续北移,至7月已到达长江中下游至黄淮海地区,陕西处于主雨带北边缘。受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和低层切变共同作用,陕南及关中地区降水明显偏多。 副高南移 副热带高压整体南移,其外围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陕北地区,导致陕北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而陕南、关中等地因暖湿气流影响显著

健康知识 2025-04-08

今年九月份雨水多不多

北多南少,部分地区强降水 关于2025年9月全国及部分地区的降水情况,综合气象信息分析如下: 一、全国降水概况 降水分布特征 2025年9月全国降水呈现“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主要多雨区集中在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而南方地区相对干燥。 降水量变化 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20.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5%。但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显著,出现强降水过程。 二、重点区域降水情况 东北地区 黑龙江东部

健康知识 2025-04-08

陕西今年降水多少

陕西省2025年3月份的降水情况显示,整体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有所变化。以下是具体的降水情况: 2025年3月降水情况 3月13日至15日 :陕西省自西向东出现大范围降水天气,其中陕北、关中、陕南均有降水,部分地方出现小雪或雨夹雪。全省共有106个区县1211个监测站出现降水,最大长安五台29.8毫米。 3月14日 :陕北、关中共10个区县出现降雪。 3月15日 :陕北、关中东部、陕南东部迎来降水

健康知识 2025-04-08

冬至头冻死牛冬至中暖

关于“冬至头冻死牛,冬至中暖”的民间说法,综合多来源信息分析如下: 一、核心含义与时间划分 “冬至头”的时间范围 指冬至节气出现在农历十一月的 上旬 (初一到初十),此时段被认为冬季最冷,甚至出现“冻死老牛”的极端天气。 “冬至中”与“冬至尾”的对比 冬至中 :指冬至位于农历月的中旬(十一月中旬到月底),预示冬季温和,适合穿单衣过冬。 冬至尾 :指冬至接近月末,虽仍寒冷但程度减轻

健康知识 2025-04-08

立春生活小常识

立春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首个节气,不仅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节点。以下是立春生活小常识的整理,结合传统习俗与现代养生理念,供参考: 一、饮食养生 遵循“少酸多甘”原则 春季宜食用甘润食物如大枣、山药、小米等,补益脾胃;搭配辛温发散食材如韭菜、豆豉、葱姜,促进阳气生发。 特色饮食习俗 北方 :以“咬春”为主,吃春饼或春卷,搭配韭菜、萝卜等时令蔬菜。 南方 :多选择春卷

健康知识 2025-04-08

冬至头冻死牛今年冬天冷吗

根据2024年冬季气象预测和传统农谚的综合分析,结合“冬至在头,冻死老牛”的说法,对今年冬天冷暖趋势的判断如下: 一、气象预测与气候特征 南北温差显著 2024年冬季呈现两极化气候特征,北方12月和1月受冷空气南下影响显著,气温波动剧烈;南方则因暖湿气流影响,气温相对温和,甚至出现“春天”般的回暖现象。 极端天气频发 虽然预测显示北方部分地区可能降温幅度较大,但气象部门也指出极端低温天气会增多

健康知识 2025-04-08

冬至在月头冻死一头牛

关于“冬至在月头冻死一头牛”的俗语,综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一、俗语含义与时间划分 核心含义 该俗语通过夸张手法描述冬至在农历月中的位置与冬季气温的关系: 冬至在月头(农历十一月初至十日) :预示当年冬季异常寒冷,甚至出现冻死牛的极端天气; 冬至在中(农历十一月中旬至月底) :天气转暖,可穿单衣过冬; 冬至在尾(农历十二月) :寒冷稍缓,但仍有严寒。 时间划分依据

健康知识 2025-04-08

冬至在月头冻死老黄牛

关于“冬至在月头,冻死老黄牛”这一农谚,综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一、核心含义 时间划分依据 农谚以农历月中的初十作为“月头”的分界点,认为冬至若出现在农历十一月初十之前(即月头),当年冬季将异常寒冷,甚至出现“冻死老黄牛”的极端天气。 天气预示功能 该说法通过夸张手法总结经验,强调冬至位置与冬季气温的关联性。若冬至在月头,往往伴随初冬的强冷空气南下,导致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

健康知识 2025-04-08

冬至日出头过年冻死牛

一种夸张的农谚 “冬至日出头,过年冻死牛”是一句 夸张的农谚 ,用来形容冬至当天如果天气晴朗,那么过年期间天气将会非常寒冷,甚至可能达到冻死牛的程度。这句谚语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冬至天气对后续气候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于寒冷天气的担忧和恐惧。 这句谚语的字面意思是: 冬至当天是晴天 :如果冬至这一天是晴天,那么意味着整个冬天的寒冷天气将会接踵而至。 过年冻死牛 :这是一种比喻和夸张的说法

健康知识 2025-04-08

冬至出日头 来年冻死牛

关于“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这一民间谚语,综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一、谚语含义与背景 字面与引申含义 该谚语通过夸张手法描述冬至晴天对来年天气的影响。字面指冬至若出现晴天,预示春节前后将遭遇更严寒天气,甚至出现冻害。 文化背景 农耕社会依赖自然规律进行生产活动,冬至作为阳气初生的节气,其天气变化被赋予特殊象征意义。晴天预示阴寒累积,与“冬至大雪降,来年地如铁”等节气谚语共同构成农耕文明的天气观

健康知识 2025-04-08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是为什么呢

关于“小寒大寒杀猪过年”的习俗,其形成与自然规律、农业生产和民俗文化密切相关,具体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自然条件与物质储备需求 低温保存肉类的天然条件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低温环境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延长肉类保鲜期。此时宰杀的猪肉更易保存,为过年储备充足食材提供了可能。 农闲时间与节日准备 农忙结束后,农民有更多空闲时间处理年货。提前杀猪可避免春节期间因食材短缺而手忙脚乱

健康知识 2025-04-08

二十四节气24节气表

以下是2025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综合权威数据整理而成: 一、春季 立春 :2025年2月4日(星期三) 雨水 :2025年2月19日(星期二) 惊蛰 :2025年3月5日(星期四) 春分 :2025年3月20日(星期五) 清明 :2025年4月4日(星期六) 谷雨 :2025年4月19日(星期一) 二、夏季 立夏 :2025年5月5日(星期三) 小满

健康知识 2025-04-08

冬至出太阳过年冻死牛是什么意思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谚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内容解释: 一、核心含义 天气预兆 该谚语指冬至当天如果出现晴天,通常预示着春节前后气温会显著下降,甚至出现严寒天气,夸张地说是“冻死牛”。这种说法源于对冬季气候特征的观察:冬至后进入数九寒天,若此时阳光明媚,阴寒之气累积,加上大寒节气(通常在1月下旬)的低温,确实可能对牲畜造成影响。 文化象征 “冻死牛”并非字面意思

健康知识 2025-04-08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是啥意思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谚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内容解释: 一、核心含义 字面与比喻意义 该谚语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冬至晴天对冬季气温的影响。冬至本是阳气初生的节气,但若当天出现晴天,往往预示后续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大寒期间气温骤降,甚至出现严寒天气,可能对牲畜(如牛)造成冻害。 文化象征 “冻死牛”并非字面意思,而是对极端寒冷天气的拟人化表达

健康知识 2025-04-08

大连主食是米饭还是面食

大连的主食结构呈现 大米为主,面食为辅 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主食结构特点 大米是主食主体 大连地处胶辽文化圈,传统饮食以大米为主食,占比超过60%。本地主食包括米饭、馒头、大饼子、菜饺子、疙瘩汤、蚬子面、粥等。 面食消费群体存在 部分居民(尤其是山东移民)偏好面食,如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但整体上面食消费量低于大米。目前,大连本地家庭主食选择已实现多样化,但米饭仍为日常主食。 二

健康知识 2025-04-08

西藏吃的主食是什么

西藏的主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元素: 一、核心主食:糌粑 制作与用途 糌粑以青稞炒熟后磨成的粉末为原料,食用时加入酥油茶、牛奶或酸奶搅拌揉捏成团。其特点包括: 高热量、易携带,是高原地区牧民的传统主食; 可搭配风干肉、奶渣糕等食物,食用方式多样。 文化意义 糌粑与酥油、牦牛肉并称西藏饮食“四宝”,类似南方米饭或北方馒头,是藏族人日常生活的基础。 二、重要饮品:酥油茶

健康知识 2025-04-08

吃米饭和吃面食哪个更健康

关于米饭和面食的健康性比较,需结合营养成分、消化吸收特点及人群差异综合分析: 一、核心营养成分对比 碳水化合物 米饭和面食均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但米饭含水量更高(约70%),单位热量更低;面食含水量较低(约55%),热量密度较高。 蛋白质 面食(尤其是全麦面食)蛋白质含量较高(约40%),但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不足;米饭蛋白质含量较低(约20%),但苏氨酸、锌、硒等矿物质更丰富。 膳食纤维

健康知识 2025-04-08

中国吃米饭的人多还是面食多

根据综合分析,中国吃米饭的人数多于吃面食的人数,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地理分布差异 南方以米饭为主 华中、华南、华东、西南四大板块(除黄淮流域)的居民以米饭为主食,这些地区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适宜水稻种植。 北方以面食为主 黄淮流域及东北、西北地区以面食为主,如馒头、面条、烙饼等,这与当地干旱少雨、适合小麦种植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二、产量与消费数据支持 稻谷消费量更高

健康知识 2025-04-08

湖北主食是面食还是米饭

米饭为主,面食为辅 湖北的主食结构呈现南北差异,具体特点如下: 一、主食结构特点 大米为主,面食为辅 湖北整体以大米为主食,江汉平原等核心产区盛产优质大米,是当地饮食的基础。多数地区早餐以面食为主(如包子、饼、豆皮),而午餐和晚餐则以米饭为主。 地域差异显著 鄂西北地区 :受河南、河北、山西等邻省影响较大,面食(如热干面、烧麦)消费量较高。 鄂东南及江汉平原 :以大米为主

健康知识 2025-04-08

西安主食是面食吗

西安的主食以面食为主,具有以下特点: 一、面食的多样性 传统面食 西安面食种类丰富,包括肉夹馍(夹着剁碎肉的馍)、泡馍(如羊肉泡馍)、油泼面(热油泼辣)、凉皮(如韭菜肉丝凉皮)、臊子面等,这些面食以筋道口感和独特调味著称。 面食文化特色 西安人将面与调料视为整体,常搭配辣椒、醋等调料,形成“辣子调红,醋调酸”的独特风味。例如,油泼面需在面热时泼热油和调料,瞬间激发出香气。 二、面食与饮食结构

健康知识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