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二十四节气中确实包含秋分,具体信息如下:
一、基本定义与时间
-
位置与时间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属于秋季第四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
昼夜与气候特征
秋分标志着昼夜平分的开始,此后北半球进入昼短夜长阶段,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是初秋与深秋的分界线。
二、文化内涵与习俗
-
自然与人文象征
秋分不仅是自然现象的节点,也是古代文人抒发情感的载体。例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借秋日萧瑟表达漂泊与忧国情怀。
-
传统习俗
-
祭月节 :秋分曾是“祭月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演变为中秋节的“秋夕祭月”。
-
吃秋菜 :部分地区有食用秋苋菜、白菜等应季蔬菜的习俗,中医认为可补肺防燥。
-
三、节气意义与演变
秋分作为古代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它帮助古人把握农时,例如“秋分后,寒露柿子红了皮”等农谚反映了季节变化与物候规律的关联。秋分还与丰收的寓意相关,象征着阴阳平衡与万物和谐。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兼具自然规律与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