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作为夏季高温期,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活动频繁,易诱发多种疾病。结合权威资料,三伏天最需警惕的六种疾病如下:
一、中暑
中暑是三伏天最常见的疾病,表现为头晕、恶心、口渴、大汗淋漓、意识模糊等。严重时可能出现热射病(昏迷、抽搐、死亡)或热伤风(咽喉痛、鼻塞、咳嗽)。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孕妇、心血管病患者及糖尿病患者。
二、心脑血管疾病
高温导致血管敏感度变化、出汗增多、血液黏稠度升高,易诱发急性心梗、脑卒中等。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更需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
三、肠胃疾病
夏季食物易腐败变质,加上空调房饮食不规律,易引发急性细菌性肠胃炎。建议注意食物卫生,避免食用隔夜饭、未熟透食物,减少生冷食物摄入。
四、空调病
长期待在低温空调环境中,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减弱,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建议空调温度控制在26℃左右,并保持通风换气。
五、热射病
属于中暑重症,表现为高热(>40℃)、意识障碍、肌肉痉挛等,死亡率较高。若出现恶心呕吐、昏厥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六、感冒
长期待在空调房或空调温度过低,易诱发感冒。建议适当开窗通风,避免直接吹冷风,增强免疫力。
预防建议:
-
防暑降温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出行时涂抹防晒霜,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用100-150ml温水)。
-
饮食健康 :选择新鲜食物,避免食用生冷、未熟透的食品,减少胃肠负担。
-
空调使用 :温度不宜低于26℃,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直吹冷风。
-
高危人群防护 :老人、儿童、孕妇及心血管病患者应减少高温环境暴露,必要时及时就医。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三伏天疾病风险,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