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白花菜(学名: Brassica chrysinthema )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其形态特征如下:
一、植物形态特征
-
植株特征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1米左右,多分枝且密被粘性腺毛。茎的形态有直立和柔蔓两种,部分品种茎上无毛。
-
叶序与叶形
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3-7厘米,小叶5片,呈倒卵形或菱状倒卵形,先端锐或钝,基部楔形,全缘或细齿。叶片两面近无毛,叶脉微有毛。
-
花序与果实
总状花序顶生,花梗基部有叶状苞片3片;萼片4片,卵形尖端;花瓣4片,倒卵形带长爪,白色或紫红色,雄蕊6枚,雌蕊子房突出于花瓣之上。蒴果长角状,长5-10厘米,先端有宿存柱头。
二、品种与分布
-
地方特色品种
安陆白花菜(羊角菜):叶片大如拇指,茎有红梗和青梗两种,花色洁白,香气浓郁,是湖北安陆市特产,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间。
京山白花菜:叶片短小紧密,花白如雪,生长需沙质土壤和湿润气候,曾为唐朝贡品。
-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湖北安陆、京山、云梦等地,此外安徽宁国市也有种植,但知名度较低。
三、食用与价值
-
食用特点
白花菜需腌制后食用,可作拌菜、汤料或火锅辅料,口感香脆,风味独特。
-
营养与用途
富含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膳食纤维,具有开胃健脾、降胆固醇等功效。种子和全草可入药,传统用于治疗风湿疼痛。
四、历史与文化
- 白花菜在湖北有超1000年栽培历史,安陆白花菜被列为地理标志产品,京山白花菜则曾为唐太宗贡品。腌制工艺代代相传,成为湖北饮食文化的重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