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记蜜三刀是江苏徐州地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名小吃,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可概括如下:
一、历史渊源
-
起源传说
蜜三刀相传起源于北宋时期,由徐州知州苏东坡命名。苏东坡与友人在放鹤亭饮酒作诗时,用宝刀试石留下三道刀痕,恰逢新制蜜制糕点表面有浮切痕迹,遂以此命名。
-
历史地位
清朝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时品尝此小吃,赞其“徐州一绝”,并御笔题词“钦定贡品”,使其成为宫廷御点,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
二、制作工艺
-
食材准备
-
主要材料:低筋面粉50克、酥面300克、玉米糖浆150-200克、白砂糖80克、水50-80克、小苏打1克、芝麻适量。
-
面皮制作:低筋面粉与糖浆、水、小苏打混合揉成面团,静置发酵后擀成薄片。
-
酥皮制作:另取面团擀成稍厚面片,刷水后与皮面叠加,撒上芝麻并擀制。
-
-
制作步骤
-
叠合面皮与酥面,切块后中间压三刀;
-
油温160-170℃炸至金黄,裹糖浆透浆后捞出晾凉。
-
三、特色与文化内涵
-
口感特点
蜜三刀以“浆亮不粘、香甜绵软、芝麻香浓郁”著称,甜而不腻,易消化。
-
文化象征
-
三道刀痕象征苏东坡的文学造诣与徐州的历史底蕴;
-
清乾隆的御笔题词使其成为“文化符号”,承载地方精神。
-
-
地方特色
徐州将蜜三刀列为“八大样”之首,是本地人情感寄托与节日习俗的重要部分。
四、相关说明
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如山东青州、博山等地也有同名小吃,但属于独立分支。徐州蜜三刀保留了传统工艺,现多由百年老店如“泰康”号传承,成为徐州文化代表性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