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变红的现象,通常被称为“血月”或“红色月亮”,主要由以下两种情况引起:
一、月全食时的红色月亮
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本影区,完全被地球遮挡时发生月全食。此时,地球大气层会像一个巨大的透镜,将部分太阳光折射到月球表面。由于红光波长最长,更容易穿透大气层,因此月球会呈现出暗淡的红色或古铜色。这种现象仅在月全食期间出现。
二、日出/日落时的红色天空
-
原理
月亮本身不发光,其颜色完全取决于反射的太阳光。当月亮位于地平线附近时,阳光需穿过更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月球表面。此时,大气层中的蓝色和紫色光因散射作用被大量吸收,而红色和橙色光因波长较长,散射较少,因此能够到达地面并被月球反射回来。
-
常见场景
- 月出/月落时 :月亮刚从地平线升起或即将落下时,常呈现红色或橙红色。此时光线穿过的大气路径最长,散射效应最显著。
三、其他影响因素
-
大气条件 :云层、尘埃、火山灰等颗粒物会增强散射作用,使红色光更明显。
-
天气现象 :雾霾天气也会导致类似效果。
总结
月亮变红是光束穿过大气层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既可能出现在月全食期间,也可能在日出/日落时观察到。其本质是地球大气层对太阳光的筛选作用,而非月亮本身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