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简称“八桂”的由来可归纳为以下历史演变过程:
一、最早起源
-
文献记载
“八桂”之称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南经》,其中“桂林八树,在贲隅东”描述的是桂树林的意象,而非现代桂林市。晋代郭璞注解“八树而成林”,指桂树茂盛之象。
-
秦朝设置桂林郡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于公元前219年设立桂林郡,因当地盛产桂树而得名。此时“八桂”可能指代桂林地区的桂树林。
二、名称固定与扩展
-
唐代文献确立
唐代韩愈在《送桂州严大夫》诗中首次以“八桂”指代桂林,称“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因桂林在湖南南部,故称“八桂”。
-
宋代官方记载
官方修纂的《大明一统志》明确记载“八桂,广西桂林府郡名”,此时桂林成为广西省会,八桂作为代称进入官方文书。
三、文化内涵的升华
-
玉桂与桂树文化
广西特产玉桂为古代贡品,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桂林以产玉桂闻名。桂树因药用、香料价值成为广西文化符号,“八桂”逐渐演变为广西整体代称。
-
神话传说的补充
传说因广西山水甲天下,仙女曾在此留下八颗桂树得名,这一说法虽非主流,但丰富了“八桂”的文化内涵。
四、现代延续
-
地理特征的影响
广西气候适宜,桂东南、桂西等地广袤山岭覆盖桂树,形成独特景观。玉桂、桂花遍布全境,进一步巩固了“八桂”的地域特征。
-
文化符号的传承
“八桂”作为广西雅称,贯穿历史文献与现代语境,成为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
“八桂”源自桂林桂树林的意象,经秦、唐、宋等历史时期的文献沉淀,逐渐固定为广西的代称,既包含自然地理特征,又承载深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