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清明节的饮食习俗以面食为主,融合了寒食节的传统与地方特色,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祭祖供品
-
子推馍
作为清明节最具代表性的面食,源自介子推的寒食节传说。晋南地区传统蒸制白面大馍,外皮酥脆,内夹核桃、红枣、豆子等,寓意五谷丰登、家族兴旺。
-
志忠馍
大宁等地将祭祖大馍称为“志忠”,体积比普通馍大三四倍,造型捏成蛇、虫、鸟等形态,分别供男性、女性、老年人和儿童食用。
二、传统面食
-
清明燕
以面粉捏成燕子形状,用酸枣树或杨柳条串联,挂于门楣表达对先贤的纪念,兼具观赏性与文化内涵。
-
油炸撒子
源自洪洞县的寒食节习俗,将面食油炸至金黄酥脆,是最早可追溯的寒食节“寒具”之一,象征驱邪避灾。
三、地方特色小吃
-
花圪桃
晋东南阳城地区流行,白面捏成六角形面饼,包裹豆泥、柿饼等馅料,口感酥脆,兼具节日氛围与地方风味。
-
滚枣蛋
闻喜等地特有习俗,白面包裹枣、柿饼、花生等馅料烘烤后,让小孩从坟顶滚下,传说可驱邪为先人驱痒。
四、应季时令菜
-
春笋排骨汤
清明前后春笋鲜嫩,与排骨同炒,汤品鲜美且富含膳食纤维,体现顺应时令的饮食理念。
-
荠菜肉丝汤
清明时节的野菜,搭配瘦肉丝煮汤,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是春季养生佳品。
总结
山西清明节饮食以面食为核心,既有祭祖的传统,也融合了地方特色与季节食材。面食造型多样,寓意丰富,如子推馍的“五福”象征、油炸撒子的驱邪寓意等,共同构成独特的节日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