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平分,春分播种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标志着春季的中分点,具有以下特点和风俗:
一、春分节气特点
-
昼夜平分
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这是春分最显著的天文特征。
-
气候温和,雨水充沛
春分后气温回升较快,尤其华北、黄淮平原等地进入明媚春季,江南地区进入桃花汛期,但北方仍需防范春旱。
-
农业生产关键期
标志着播种旺季开始,越冬作物返青,需加强田间管理,如春灌、除草等。
二、春分传统风俗
-
吃春菜
岭南地区习俗,采摘鲜嫩的野苋菜(春碧蒿)与鱼片滚汤,名为“春汤”,寓意驱邪纳福、保佑平安。
-
放风筝
全民参与的活动,象征生机与希望。古时风筝多作鹰形,故称“纸鸢”,放飞时比赛高低。
-
竖蛋
选择光滑鸡蛋尝试竖立,成功者认为可旺运。此习俗源于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
-
粘雀子嘴
农民煮汤圆(多为不包心)外置田边,防止麻雀破坏庄稼,兼具食用与驱虫功能。
-
送春牛
拜访写有节气与农耕图案的春牛图,由说书人宣讲农事吉祥话,祈求丰收。
-
春祭
扫墓祭祖活动,南方地区从春分开始至清明结束,北方多在清明前完成。仪式包括祭文诵读、三献礼等。
三、其他补充
-
春分蛋 :部分地区将鸡蛋煮熟后涂油立起,认为可增强体质。
-
祭日仪式 :周代已有春分祭日习俗,后融入清明祭扫,成为传承文化。
春分作为春季分界点,既是自然现象的体现,也承载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反映了人们对丰收、平安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