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唐筛检查哪些项目

种轶文
种轶文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通常中期唐筛指在怀孕中期进行的唐氏综合征产前筛选检查。中期唐筛主要检查胎儿患唐氏综合征、18 - 三体综合征以及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风险程度。 1. 唐氏综合征:主要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雌三醇等指标,再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 2. 18 - 三体综合征:同样依据上述血液指标结合孕妇相关信息,判断胎儿是否有患18 - 三体综合征的可能,这种综合征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等严重问题。 3. 开放性神经管缺陷:检测甲胎蛋白等指标,若胎儿存在开放性神经管缺陷,孕妇血液中的甲胎蛋白含量可能会出现异常变化,从而提示风险。 4. 孕妇相关信息:孕妇的年龄、孕周、体重等信息对检查结果有重要影响。年龄越大,胎儿患染色体异常疾病的风险可能越高;孕周不准确会影响指标的判断;体重也与血液中相关物质浓度有关。 中期唐筛是一种重要的产前检查手段,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特定指标并结合孕妇自身情况,来评估胎儿患多种先天性疾病的风险程度,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进一步的诊断措施。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怀孕左膝盖酸痛是为什么

怀孕左膝盖酸痛由多种原因造成。体重增加会加大膝关节负担,可减轻关节负担、热敷等;激素变化致韧带松弛,可按摩、适当运动;缺钙需补充营养或钙剂;关节劳损要休息、热敷、护膝保护;滑膜炎先休息热敷,严重遵医嘱用药。也可能是半月板损伤等原因。出现酸痛应就医,平时要注意体重、避免劳累、均衡饮食。

科普文章 2025-02-11

孕晚期大便次数增多怎么回事

孕晚期大便次数增多原因多样,包括子宫增大压迫直肠、饮食结构改变、运动量增加、肠道菌群变化、感染性腹泻等,也可能由内分泌失调等引起。治疗方法有调整饮食、减少运动量等。子宫压迫直肠可调整体位、用托腹带;肠道菌群变化可补益生菌;感染性腹泻要遵医嘱用药。出现该情况要关注大便性状等,有其他症状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1

怀孕时左膝盖酸痛是为什么

怀孕时左膝盖酸痛多由体重增加、激素变化、缺钙、关节劳损、滑膜炎等引起,也可能是半月板损伤、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所致。体重增加需控制体重增长速度、多休息;激素变化可适当运动、热敷;缺钙要多吃高钙食物、遵医嘱补钙;关节劳损应减少相关动作、按摩;滑膜炎先保守治疗,严重就医。出现症状应避免劳累、保暖、勿盲目用药,严重时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1

孕期内裤总是黄黄的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孕期女性内裤黄黄有多种原因,如饮水过少、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局部炎症、宫颈炎症、泌尿系统感染,还可能是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不同原因有不同应对方法,饮水过少要增加饮水,激素变化需保持外阴清洁,炎症则要遵医嘱用药。情况复杂,不要自行用药,有异味瘙痒等异常要尽快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1

孕妇做唐氏筛查主要检查内容有哪些

孕妇唐氏筛查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疾病风险,含21 - 三体、18 - 三体综合征与开放性神经管缺陷风险。通过检测孕妇血中指标并结合年龄、体重、孕周综合评估。21 - 三体综合征会致胎儿智力低下等,18 - 三体综合征会使器官畸形,开放性神经管缺陷影响胎儿健康。检测指标有甲胎蛋白等,若初筛高风险需进一步检查判断胎儿健康状况。

科普文章 2025-02-11

刚检测出怀孕肚子胀腰痛是怎么回事

刚检测出怀孕时肚子胀腰痛由多种原因造成。激素水平变化可致胃肠蠕动慢引起腹胀,要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子宫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器官会导致不适,需适当休息和热敷;过度劳累引发腰痛和腹胀,要保证休息与按摩;盆腔炎、泌尿系统结石等也会引起,要遵医嘱治疗。还有其他可能病因,出现症状不要自行用药,异常要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1

孕妇情绪波动大的原因是什么

孕妇情绪波动大由激素水平变化、睡眠不足、生活方式改变、对胎儿健康担忧、家庭关系不和谐等引起,也可能源于经济压力等。激素变化可通过心理疏导、听音乐治疗;睡眠不足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改变用培养爱好、参加孕妇群体活动应对;担忧胎儿健康靠产检、家人支持缓解;家庭关系不和谐要沟通调解。孕妇要保持良好习惯,家人要给予支持。

科普文章 2025-02-11

婚检包含哪些内容

婚检包含健康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内容。健康史询问涵盖家族与既往病史以评估健康风险;体格检查有全身与生殖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包含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还有传染病检查如艾滋病、梅毒、乙肝等,遗传病筛查如地中海贫血等。婚检全面涉及多种影响婚后生活和生育的因素,能提前发现问题保障婚后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11

怀孕一个月长粉刺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怀孕一个月长粉刺的原因包括激素水平变化、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口角化异常、清洁不到位、感染痤疮丙酸杆菌等,也可能与遗传、情绪、环境因素有关。治疗方法有保持皮肤清洁、调整饮食、避免挤压、使用温和护肤品、保证充足睡眠。情况复杂需就医,且不要随意用药或用来源不明产品,长粉刺时避免焦虑。

科普文章 2025-02-11

怀孕期间阴部酸痛的原因是什么

怀孕期间阴部酸痛指孕妇会阴部疼痛酸胀,原因包括胎儿压迫、激素变化、外阴静脉曲张、阴道炎、耻骨联合分离等,也可能由泌尿系统感染等引起。胎儿压迫需多休息调整姿势,激素变化可热敷避免劳累,外阴静脉曲张要多休息抬高下肢,阴道炎按医嘱用药,耻骨联合分离可锻炼盆底肌用托腹带。治疗有休息、热敷等,若酸痛不缓解或有其他症状要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1

怀孕一喝酒就出血怎么回事

怀孕后饮酒出血指孕期饮酒后阴道流血。可能由酒精刺激子宫收缩、激素水平波动、子宫内膜脆弱、宫颈疾病、胎盘前置等引起,也可能是子宫内膜炎、先兆流产等原因。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避免饮酒等。如酒精刺激子宫收缩致出血要避免饮酒卧床休息;激素波动需合理饮食;不同病因有不同应对方式,孕期应避免饮酒,异常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1

孕妇口渴口干是怎么回事

孕妇口渴口干原因多样,可能是饮水过少、空气干燥、盐分摄入过多、妊娠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干燥综合征、尿崩症、上呼吸道感染等。饮水过少就增加摄入,空气干燥可改善湿度,盐分多要调整饮食,疾病因素则需遵医嘱治疗。情况复杂,不要自行判断用药,要及时就医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定期产检。

科普文章 2025-02-11

怀孕四十多天应该如何流产

怀孕四十多天有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两种方式。药物流产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有流产不全风险,需医生严格评估指导。人工流产含负压吸引术和钳刮术,存在子宫穿孔、感染等风险。孕妇身体状况如心脏病、高血压等会影响流产方式选择。流产后护理很重要,要休息、保持外阴清洁等。流产方式选择需综合多因素,且都要在正规医疗环境下进行。

科普文章 2025-02-11

孕妇髋骨疼痛的原因

孕妇髋骨疼痛原因多样,包括孕期激素变化、姿势不良、体重增加、骨质疏松、髋关节疾病等,也可能是坐骨神经痛、肌肉拉伤、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治疗方法有调整姿势、休息、热敷、按摩、补充营养等,髋关节疾病可能需遵医嘱用药。孕妇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久站久坐、适度活动、关注身体信号,疼痛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1

怀孕12周有褐色分泌物怎么办

怀孕12周有褐色分泌物是阴道少量陈旧性出血混合分泌物的表现。其原因包括受精卵着床、过度劳累、宫颈炎、宫颈息肉、先兆流产等,也可能是胎盘低置、子宫肌瘤。治疗有卧床休息、保持外阴清洁等。不同原因处理方式不同,如着床出血多休息,宫颈炎可物理或中药栓剂治疗。褐色分泌物需重视,持续或有不适要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1

孕妇贫血会有哪些后果

孕妇贫血危害多方面。对孕妇自身,会疲倦乏力、抵抗力下降,严重时心脏不适。对胎儿发育,可能生长受限、早产或体重过低。在分娩风险上,易产力不足致难产,产后恢复慢且易产褥感染。总之,孕妇贫血对孕妇和胎儿有诸多潜在危害,孕期应重视预防和监测,通过合理饮食维持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11

孕晚期尾骨疼怎么回事

孕晚期尾骨疼由多种原因造成,如胎儿压迫、激素变化、久坐、缺钙、骶髂关节炎等,也可能是尾骨外伤、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胎儿压迫可调整姿势、用托腹带,激素变化可热敷按摩,久坐要避免且定时活动,缺钙需补钙,骶髂关节炎可热敷按摩。治疗应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要注意休息等。

科普文章 2025-02-11

孕24周胎动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孕24周胎动时有时无的原因包括胎儿睡眠、孕妇情绪与运动、胎儿发育不完善、胎儿缺氧,还有胎盘功能、孕妇血糖和血压异常等。针对不同原因有调整作息、稳定情绪、适当休息、吸氧和胎儿监测等治疗方法。孕妇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产检,关注胎动,异常时若伴腹痛、流血等应尽快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1

26种妊娠特定疾病常见的是哪些

妊娠期间有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常见特定疾病。妊娠期高血压有血压升高等症状,严重可发展为子痫;妊娠期糖尿病与激素变化有关,可致胎儿过大等;前置胎盘会引起无痛性阴道流血;胎盘早剥起病急;肝内胆汁淤积症有皮肤瘙痒等症状。孕妇要按时产检,早发现早处理以保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11

孕晚期尾骨疼的原因

孕晚期尾骨疼由多种原因造成,如体重增加、激素变化、坐姿不良、胎儿压迫、骶尾关节劳损等,也可能与缺钙、骨盆形状异常、既往尾骨损伤有关。针对不同原因有不同治疗方法,如调整生活习惯、热敷、调整坐姿、改变体位、适度运动等。若出现疼痛应就医明确原因,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注意日常活动细节。

科普文章 2025-02-11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