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除子宫后会怎样

种轶文
种轶文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手术切除子宫后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是生殖功能丧失,无法再生育且不会再有月经来潮。其次在生理方面,可能出现盆底功能改变,比如盆底脏器脱垂风险增加,还可能影响泌尿系统功能,导致排尿异常。在心理上,部分女性可能会因为子宫切除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 1. 生殖功能方面,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场所,切除后就失去了生育能力。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形成的,子宫切除后,没有了子宫内膜,月经自然停止。 2. 生理上,子宫位于盆底,与膀胱、直肠等器官相邻,切除子宫后盆底的结构发生改变,对盆底肌肉和韧带的支撑作用减弱,所以脏器脱垂风险提高,泌尿系统也可能受到影响,例如出现尿频、尿急或者尿失禁等情况。 3. 心理上,子宫在很多女性观念里与女性特征紧密相关,切除子宫后,部分女性可能觉得自己不再完整,从而产生心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 手术切除子宫后会在生殖、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无论是生理上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和监测,还是心理上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都需要关注,以保障女性术后的生活质量。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怀孕后背腰部疼痛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怀孕后背腰部疼痛由多种原因导致。体重增加会加重腰背部负担,要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当活动;姿势不良需纠正坐姿站姿、借助辅助器具;激素变化可通过休息和适当锻炼缓解;缺钙要多吃含钙食物或遵医嘱补钙;腰椎疾病先保守治疗。也可能由泌尿系统疾病、腰部外伤等引起。孕妇要注意休息、保暖、营养均衡。

科普文章 2025-02-10

子宫切除微创效果如何

子宫切除微创手术效果总体佳,有创伤小、恢复快优势也有局限性。创伤小体现在切口小、腹部组织损伤轻、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表现为住院时间短、身体机能恢复迅速。其局限性是手术视野可能受限,复杂情况会增加手术难度、影响效果,且对医生技术要求高。总体而言多数情况效果好,但要综合多因素决定是否采用。

科普文章 2025-02-10

怀孕时胃难受是怎么回事

怀孕时胃难受由多种因素导致。激素水平变化使平滑肌松弛致胃肠蠕动减慢、饮食习惯改变、子宫增大压迫胃部、胃部排空延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可能是原因。治疗有调整饮食、少食多餐、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局部热敷等。还有精神紧张、胆汁反流等可能原因,孕妇要注意日常保养,出现胃难受应就医遵医嘱治疗。

科普文章 2025-02-10

子宫全切后骑电动车有哪些害处

子宫全切后骑电动车对身体恢复不利且有多种风险。一是影响伤口愈合,车身颠簸震动会拉扯腹部伤口,可能致其裂开、出血或感染。二是引发疼痛不适,骑行姿势会挤压脆弱的盆腔,引起盆腔内疼痛和腰部酸痛。三是增加摔倒风险,术后身体平衡和反应能力受影响,遇突发情况难准确反应。所以术后恢复初期应避免骑电动车。

科普文章 2025-02-10

纵膈子宫怀孕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纵膈子宫怀孕后会面临多种情况。流产风险方面,子宫腔形态改变不利于胚胎着床发育易早期流产;早产是因胎儿生长中空间不足;胎位异常源于特殊结构影响胎儿活动;胎儿生长受限由子宫腔异常结构所致;分娩困难包括影响子宫收缩、增加难产风险和产后出血可能。总之要密切关注孕期情况定期产检应对。

科普文章 2025-02-10

纵膈子宫怀孕后会有哪些情况

纵膈子宫怀孕后存在诸多风险。流产风险增加,因影响子宫形态空间致胚胎发育环境差;早产几率高,纵隔限制胎儿生长空间使子宫压力增大;胎位异常发生率上升,纵隔干扰胎儿正常活动;胎儿生长受限也可能出现,子宫空间被纵隔分割。孕妇要密切关注孕期状况,定期产检来及时发现问题应对。

科普文章 2025-02-10

坐月子洗澡后背疼发凉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女性坐月子洗澡后背疼发凉可能由洗澡水温低、时间长、身体虚弱、产后风湿、腰椎疾病、外感风寒、内分泌失调、心理压力等引起。水温低可热敷按摩,时间长需休息保暖,身体虚弱要调整饮食,产后风湿可热敷理疗,腰椎疾病要休息按摩就医。日常要注意室温、擦干身体、避免劳累,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应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0

哪里能找到子宫摘除手术视频

不建议患者自行找子宫摘除手术视频观看。一方面正规医学教育平台的手术视频面向专业人士,民众难获取权限;另一方面网络非法来源的视频有风险,内容可能不准、不完整且血腥暴力,还会误导人。并且私自传播手术视频侵犯隐私、违反伦理,正规渠道不会向公众提供。子宫摘除手术复杂,应通过正规科普渠道了解,有疑问可问医生。

科普文章 2025-02-10

孕妇后背肋骨疼痛难忍怎么办

孕妇后背肋骨疼痛难忍可能由姿势不良、过度劳累、缺钙、肋软骨炎、胸膜炎、外伤、带状疱疹等引起。姿势不良需调整姿势,过度劳累要休息,缺钙应补充营养,肋软骨炎可热敷或遵医嘱用药,胸膜炎针对病因治疗。孕妇情况特殊,疼痛应就医明确原因,遵医嘱治疗,不要自行用药或用偏方,日常注意姿势、运动和营养。

科普文章 2025-02-10

没有子宫卵巢会出现什么情况

没有子宫和卵巢会使女性生育功能丧失,因子宫是孕育胎儿场所、卵巢产生卵子。卵巢分泌多种激素,缺失卵巢会致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出现潮热、盗汗、情绪波动、失眠等永久性类似更年期症状,还会引起骨质疏松。激素改变会使阴道干涩、萎缩影响性生活。总之这对女性身体在生育、激素调节和生理功能方面影响深远且不可逆,要防范相关健康问题。

科普文章 2025-02-10

子宫内黄体是什么

黄体位于卵巢内而非子宫。其形成是卵巢中卵泡排卵后,在LH作用下卵泡壁塌陷后的成分演变成细胞团。功能为分泌孕激素和少量雌激素,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为受精卵着床准备。未受孕时黄体14天左右退化后月经来潮,受孕则继续发育维持妊娠,它对女性月经周期和妊娠有关键作用。

科普文章 2025-02-10

整个子宫拿掉会有哪些影响

拿掉子宫有多方面影响。生育功能上,子宫是孕育胎儿场所,切除后无法自然受孕生育;月经方面,因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形成月经,切除子宫后月经不再来潮;盆底功能上,子宫对盆底有支撑作用,切除后可能影响盆底功能,增加脏器脱垂风险,可能改变排尿排便功能。女性面对子宫切除手术要了解这些影响后权衡利弊并与医生充分沟通。

科普文章 2025-02-10

怀孕八个月右边胸部肋骨疼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怀孕八月右边胸部肋骨疼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胎儿增大、子宫上移压迫肋骨,激素水平变化致韧带松弛,孕期缺钙,右侧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胆囊炎、肋软骨炎等都可能是诱因。治疗方法包括调整姿势、局部热敷、适当休息、补充营养、物理按摩等。情况复杂,不要自行处理,疼痛加重或有其他不适要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0

子宫有哪些作用

子宫是女性重要生殖器官。一方面它是孕育胎儿之处,子宫内膜受激素作用周期性增厚以迎接受精卵着床,受孕后随胎儿生长而增大,为胎儿提供空间并经胎盘脐带供营养排废物。另一方面参与内分泌调节,可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泌乳素等,调节月经周期、生殖功能等生理过程,其对女性生殖和健康影响深远。

科普文章 2025-02-10

卵巢和子宫有哪些相互关系

卵巢为女性性腺,产生卵子与雌激素、孕激素等。雌激素使子宫肌层增厚、血运增加、发育增大,孕激素让子宫内膜从增生期转为分泌期,未受孕时激素下降致月经形成。子宫状态影响卵巢功能,其内膜周期性变化经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反馈调节卵巢激素分泌,子宫疾病也会影响卵巢激素分泌与排卵。二者相互依存影响,维持女性生殖生理功能。

科普文章 2025-02-10

怀孕时腿撑不住身体怎么办

怀孕时腿撑不住身体可能由体重增加、缺乏运动、缺钙、腿部肌肉疲劳、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静脉曲张、贫血等引起。体重增加会加重腿部负担,缺乏运动致腿部肌肉力量减弱,缺钙影响腿部肌肉功能,腿部肌肉疲劳可按摩热敷,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影响腿部力量,有多种治疗方法,孕妇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不适加重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0

子宫附近有哪些器官

子宫位于盆腔中央,附近有膀胱、直肠、输卵管、卵巢等重要器官。膀胱在子宫前方,充盈时影响子宫位置;直肠在子宫后方,疾病或生理状态改变时可能相互影响;输卵管在子宫两侧,是卵子与精子结合及运送受精卵的场所;卵巢也在子宫两侧,产生和排出卵细胞并分泌性激素。这些器官在生殖、泌尿和消化系统等方面相互关联影响,维持女性正常生理功能。

科普文章 2025-02-10

卵巢与子宫有哪些相互关系

卵巢与子宫关系紧密且相互影响。卵巢的生殖与内分泌功能通过雌激素、孕激素作用于子宫,像雌激素促使子宫肌层增厚、内膜增生修复,孕激素使内膜转化,卵巢功能问题会致子宫萎缩等。子宫对卵巢有反馈调节,子宫切除可能影响卵巢血供致其功能减退。二者正常功能协同对女性生殖和整体健康很关键,一方出问题会影响另一方功能及女性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10

怀孕时腿撑不住身体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怀孕时腿撑不住身体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像孕期体重增加使腿部负担加重,缺钙影响骨骼肌肉功能,腿部肌肉疲劳,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下肢静脉血栓影响血液循环等,也可能是坐骨神经痛、激素变化、贫血等因素。治疗方法包括休息、按摩、热敷、补充营养、适当运动等,情况严重或异常要及时就医,孕期要定期产检、注意休息与饮食。

科普文章 2025-02-10

怀孕两个月腰部总扯着大腿疼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怀孕两个月腰部扯着大腿疼可能由激素水平变化、姿势不良、缺钙、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引起,也可能是肌肉劳损、外伤等原因。激素水平变化可致韧带松弛,姿势不良会加重腰部负担,缺钙可引起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坐骨神经痛也有影响。治疗包括休息、热敷、按摩等,情况复杂应就医遵医嘱。

科普文章 2025-02-10
首页 顶部